知识意志讲稿
知识意志讲稿

本书是米歇尔·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的第一年授课。讲稿的出版在福柯的“接受”史上标志着一个里程碑,对于福柯的阅读从此进入新的格局。《知识意志讲稿》告诉我们,福柯的研究从来只有一个目标:真相。这门课程的源头来自尼采的谱系学和权力意志,使福柯的研究方法跳出了形而上的阴影。知识意志不是世界的原动力,它贯穿于历史进程里的一个个事件。将近半个年度的讲座或是授课旨在重现知识意志的发展史,从亚里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希腊语-汉语对照本《柏拉图全集》。本套《柏拉图全集》(希-汉对照本),是译者直接从希腊原文翻译而成的,不仅译文更精确,而且通过加入大量希腊词汇的分析和注解,使汉语文本更贴近原文的语境,包含了更丰富的意蕴,可以大大增进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另外,译者对一些希腊词语所做的精致地语法分析,也可以为学习古希腊文的读者提供帮助。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出身贵族,青年时期

语言、真理与逻辑
语言、真理与逻辑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语言、真理与逻辑》在1936年出版之后,博得英国哲学界的普遍好评,但同时也遭到一些尖锐的批评。《语言、真理和逻辑》是艾耶尔25岁时写的,但它至今仍然是20世纪一部被广泛阅读的名作。他从坚决反偶像论的观点出发,运用流畅的语言,把充满新鲜血液的逻辑实证论介绍到英国哲学界。艾耶尔这《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语言、真理与逻辑》还吸引了许多青年读者,为他们所喜爱。总的说来,《二

用得上的哲学
用得上的哲学

复杂问题如何化繁就简?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已经付出这么多,该不该放弃?为什么压力越大,对于一件事的把握就越低?领导说话太含糊,该咋办?......不用教科书般的传统讲法,区别于笼统的辩证思维、繁重的哲学史和唯理性的批判思维,以哲学为线索,聚焦日常问题,掌握哲学思考工具,让抽象的哲学实用起来。哲学是在人类各门学科下进行思想沟通的一门事业,是思想界的商人。人类的学科发展越丰富,知识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诠释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诠释

这本书是海德格尔为了申请马堡大学的哲学教授职位,而提供给马堡大学的哲学家那托普的研究纲要,因而被称为“那托普报告”(Natorp-Bericht)。跟随那托普读博的伽达默尔读到这份手稿之后,为海德格尔的哲学天赋折服,两次转学跟随海德格尔学习。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认为,如果要彻底理解西方-基督教的历史及其创造性,要在其来源之中使我们自己的处境变得显而易见,并且在一种活生生的当下中源始地居有它,那就必

维特根斯坦读本
维特根斯坦读本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1889—1951)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一方面,他提出的认识世界的方式颠覆了过往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另一方面,其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也为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带来了困难。作为维氏代表作《哲学研究》的中译者和维氏哲学的研究者,陈嘉映以独有的学术领悟,将一个具有两种不同体系的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分门别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本书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孟、荀从内、外两方展升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而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为部精神。本书并以此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机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

德国哲学1760-1860
德国哲学1760-1860

18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在一段时期内统治着欧洲哲学。它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人们思考自身、自然、宗教、人类历史、政治和人类理智结构的方式。在这部内容丰富且涉猎广泛的著作中,特里·平卡德将“德意志”的历史——从若干邦国的松散联合演变为具有特色文化的新生国家——同发展中的哲学思想的趋势和复杂性的考察结合起来。他考察了康德因革命性地强调“自我决定”而带来的重大影响,并追溯了这种影响在浪漫主义和观念论中的

老子今注今译
老子今注今译

本书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篇首“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对老子哲学作了全面的介绍,显出作者的学术功力。“注释、今译与引述”构成本书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为顺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最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他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入研究的指南。

学哲学 用哲学(上下)
学哲学 用哲学(上下)

《学哲学用哲学(上下)》是按专题摘编、真实记录李瑞环同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学哲学用哲学(上下)》一书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顺序,结合作者本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提炼概括出十个观点,构成《学哲学用哲学(上下)》主体的十个部分。一、从客观实际出发。二、坚持实践的观点。三、重视总结经验。四、掌握辩证分析方法。五、注意研究特殊性。六、坚持发展的观点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

谢林的《艺术哲学》(1802/03)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哲学”的概念,第一次对这个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不同于康德以来的偏重于主观审美意识的“美学”,“艺术哲学”关注的是艺术的本质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哲学意义。“艺术哲学”也不同于迄今已来的各种经验意义上的或哲学意义上的“艺术理论”,它不是从某个特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把艺术和艺术作品当作一种特殊对象来考察,而是把艺术本

斜目而视
斜目而视

欲望的客体无法直视,拉康的理论亦需“斜目而视”。在《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中,齐泽克一方面透过通俗作品解析拉康的理论,揭示“无意识的逻辑”,勾勒“欲望的原理”;另一方面借助拉康理论解读通俗作品,这既包括希区柯克、安东尼奥尼、大卫•林奇、赛乔尔•莱昂、弗里茨•朗、雷利•史考特、乔治.米勒等著名导演的电影,又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斯蒂芬,金、帕特里西娅•海史密斯等通俗作家的小说,以及柯南.道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