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

罗丹的艺术是自我视觉形态的完美塑造。他用简约的艺术语言表达出丰富的空间和人性情感,从罗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反叛的艺术理念和超人的才华。在欧洲,自米开朗基罗,贝尼尼之后的几百年间,一直没有出现雕塑艺术的领袖人物。在19世纪初,是罗丹天才的唤醒了“长眠”的雕塑艺术并开启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大门。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

本书是由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编写的《世说新语》选本,以《世说新语》的内容为基础,借鉴袁宏《名士传》的框架与名单,以一种全新的编排方式对《世说新语》中出现的人物和故事进行了详解。全书分为四卷:正始名士卷、竹林七贤卷、中朝名士卷以及东晋名士卷。书中将重要人物的故事大体依照其生平经历重做整合,参以正史详细阐释辨析,以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精装全彩名画珍藏版工艺及图书材质说明;

飞鸟集
飞鸟集

泰戈尔,印度诗人、思想家。生于孟加拉数一数二的名门中,是印度四种阶级中最高身份的婆罗门。泰戈尔家是当时孟加拉的学问艺术中心,其父亲为宗教思想家,是婆罗摩尼的指导者,生活在具有先进思想的家庭中,其兄长们皆以哲学家、音乐家、梵文学者而著名。泰戈尔8岁就开始作诗,15岁时出版诗集《原野之花》,被称为“孟加拉的雪莱”。1877年留学英国,1883年结婚,1880年以前的作品,均为描写甜美的爱情与世界之美的

常识
常识

常识(英汉双语版),ISBN:9787500125150,作者:(美)潘恩著,田素雷译托马斯・潘恩,生于英格兰诺福克郡一个裁缝,上过几年学,先后做过学徒、鞋匠、英语教师、收税官,在富兰克林帮助下到达北美大陆,投身于争取北美独立事业,1776年以“一个英国人”名义发表《常识》,成为了北美人民明确的战斗纲领,并随后被吸收为《独立宣言》的精华,并随后被吸收为《独立宣言》的精华,除了《常识

24个比利
24个比利

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事实上,在他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这些不可思议的人格,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他到底是个欺骗公众的骗子,或只是个不幸的受害者?父亲自杀,继父百般虐待,这让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这个世界──多次自杀,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

西方哲学史(下卷)
西方哲学史(下卷)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

JOJO的奇妙冒險JOJOLion 08
JOJO的奇妙冒險JOJOLion 08

透過憲助那能讓味道能見化的能力,定助與他一同追蹤被擄走的康穗。想不到,一路追尋到海邊,等著他們的卻是化身為石頭的八木山夜露。同時具備驚人體質與替身能力的夜露,不斷地進逼二人!

文化人类学(第13版)
文化人类学(第13版)

《文化人类学》英文版由培生教育集团出版,作为一部文化人类学经典通识入门书,目前已再版十余次。在第13版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化人类学知识,使读者对文化人类学有全面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对跨文化现象的经验描述和学理探讨,文化人类学不再是枯燥的他者知识,而是认识自我、通向他人的重要途径。卡罗尔·R.恩贝尔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跟随约翰·怀廷和比阿特丽斯·怀廷学习人类学。

JOJO的奇妙冒險JOJOLion 16
JOJO的奇妙冒險JOJOLion 16

岩石人‧多洛米蒂的攻擊牽連的是整個城市的人,定助只能不斷逃亡。為了找出本體,他尋求康穗的協助,但卻遭到常敏阻止……定助能否熬過敵人的攻擊,見到他想見的「植物鑑定人」呢?

JOJO的奇妙冒險 JOJOLion 13
JOJO的奇妙冒險 JOJOLion 13

吉良與仗世文打算從愛唱擁有的洛卡卡卡之樹上,偷偷地奪走「樹枝」。計劃看似非常成功,但隨後他們兩人又發生了什麼事?吉良之死,與定助的存在……更加接近真相的「過去」即將揭曉!

猫与鼠
猫与鼠

本书是《但泽三部曲》的第二部,出版时在德国引起一场“艺术与色情”的争论,有人指责书中的“军队里男女淫乱”情节,其中的“色情描写对青少年有毒害”,它“应该被列入禁书名单”等,但大多数意见认为,它“属于艺术作品,有助于丰富人们的艺术享受”。现被列入德国中学的选修课本。中学生马尔克生理上有缺陷,不断遭到同学们的讥笑和嘲弄,这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可他又是一个好强的人,为了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狂热分子
狂热分子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