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史
晚明史

本书观察晚明史的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在于晚明与世界的联系。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的晚明时期,正处在新航路发现之后的“全球化”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邻近国家传统的朝贡贸易之外,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以及它们在亚洲与美洲的殖民地,都卷入了与中国的远程贸易,而且都毫无例外地处在贸易逆差之中,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另

镜湖自撰年谱
镜湖自撰年谱

《镜湖自撰年谱(繁体竖排版)》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是清代段光清(1798——1878)对自己一生主要活动的记录。段光清自1846年至1866年在浙江各地为官,历任知县、知府、台道及至浙江按察使。故此书对鸦片战争后和太平天国时期的情况有详细的记载。对当时政府腐败、官吏无能、社会动荡的现实均有所反映。其中对这一时期宁波各方面,如外国侵略、游兵散勇横行、官府无力,以及宁波商业和海运情况,特别是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竹书纪年》原本据说有三十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史事,其中从周幽王开始用晋国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魏襄王二十年便滑再纪下去。《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在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这部史书书写在竹简上,被称为《竹书》;由于它按年编次,又被称为《纪年》。有时还冠上出土的地点,被称为《汲冢竹书》或《汲冢纪年》。一般称为《竹书纪年

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
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历史地理学的两大分支学科,即历史地貌和古地图。首先在引论中阐明历史地貌学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和古地图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意义。第一篇论述长江中下游河床与湖沼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江汉洞庭地区历史上的“跷跷板”演变模式,为中下游河湖演变趋势和必须确保荆江大堤等问题,提供理论根据和背景资料。第二篇研究上海地区成陆的全过程,重新论证成陆过程中几条岸线的确切年代和位置,直接为大型工厂、深水码头选址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

日本佛教天台宗第三代座主慈觉大师圆仁(794~864)于838~847年渡海入唐求法巡游十年,用中文写成日记体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纪》。圆仁东朝五台,西驻长安,游历名山大都,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书中包含我国中唐时代政治、经籍、社会生活、宗教、地理、风俗制度以及中日关系等各方面极为丰富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圆仁,俗姓壬生氏,日本下野都贺郡人,生于公元794年,即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当唐德

中华民国史(全十六册)
中华民国史(全十六册)

《中华民国史》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兴亡的历史长卷。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有关地方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国内收藏的大量民国书籍报刊,还广泛参考了台湾地区和国外出版的相关资料、著作、文章,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原民国历史的本来面目。该部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论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篇与篇之间有联系,有系统性,探讨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极具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系列丛刊•明清文书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系列丛刊•明清文书

太行山文书是邯郸学院近年来从冀晋豫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征集的民间文书。这批文书的时间上起明朝万历年间,下至20世纪80年代初人民公社解散前夕;地域涵盖晋冀鲁豫四省,尤以晋冀豫交界的太行山南部地区最为丰富;目前收藏总量达20万件。太行山文书主要包括个体文书、家族文书、村落档案、教育文书、日用文书和工商业文书六大类别,具有时间延续性、地域广阔性和集中性、文献系统性三个主要特征。太行山文书是目前华北地区发现

南明史
南明史

本书特点是基本上以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及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抗清势力内部矛盾重重,严重分散,抵销了抗清力量。南明的历史,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及消军入关问鼎中原以来,直到康熙一年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地反清运动的历史。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北京为都城的明朝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

统一与分裂
统一与分裂

统一与分裂在中国历史上交替出现,于是先人留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老话。分合的背后是宿命的轮回?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与迁徙、生产方式、经济水平、文化制度、关键人物的作为、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各种因素制约着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本世纪即将过去的今天,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回顾过去,领语历史给予的启示,放眼未来的天下。重新讨论这个古老话题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知道什么应该继承,什么应该抛弃。葛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