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英] 詹姆斯·伍德李小均
  • 分类: 散文

本书入围“美国图书评论奖”。

在《破格:论文学与信仰》以后,《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作为詹姆斯•伍德第二部文学批评集,再次确认了他的卓越才能,证明了他不仅是现代小说的敏锐判官,还是高明的鉴赏者。詹姆斯•伍德的文学批评几乎完全摆脱了学院派“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以晓畅易懂而又尖锐毒辣的文字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在这本文学批评集中,伍德通过对欧美文学名著及当代重要作品的评点,饶有趣味地讨论了“文学中的笑与喜剧”这个很少有人触及却颇具价值的文学命题。在这24篇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文章里,他举重若轻地将文学经典和文学现场联系起来,既有对于《堂吉诃德》《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文学经典的“再解读”,也反映了他对最受热议的当红作家——乔纳森·弗兰岑、托马斯·品钦、萨尔曼·拉什迪等人——同样迫切且充满洞见的臧否。

本书收录了詹姆斯那篇攻击“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从而引起争议的著名檄文。对于任何关心现代小说的读者来说,《不负责任的自我》都是必读之物。

本书为再版,对此前出版过的章节进行了修订。编辑过程中,也对字词标点以及个别语句的翻译进行了推敲。除此之外,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上也进行了更新,使之相较初版更为精美、完善。

本书入围“美国图书评论奖”。

在《破格:论文学与信仰》以后,《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作为詹姆斯•伍德第二部文学批评集,再次确认了他的卓越才能,证明了他不仅是现代小说的敏锐判官,还是高明的鉴赏者。詹姆斯•伍德的文学批评几乎完全摆脱了学院派“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以晓畅易懂而又尖锐毒辣的文字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在这本文学批评集中,伍德通过对欧美文学名著及当代重要作品的评点,饶有趣味地讨论了“文学中的笑与喜剧”这个很少有人触及却颇具价值的文学命题。在这24篇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文章里,他举重若轻地将文学经典和文学现场联系起来,既有对于《堂吉诃德》《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文学经典的“再解读”,也反映了他对最受热议的当红作家——乔纳森·弗兰岑、托马斯·品钦、萨尔曼·拉什迪等人——同样迫切且充满洞见的臧否。

本书收录了詹姆斯那篇攻击“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从而引起争议的著名檄文。对于任何关心现代小说的读者来说,《不负责任的自我》都是必读之物。

本书为再版,对此前出版过的章节进行了修订。编辑过程中,也对字词标点以及个别语句的翻译进行了推敲。除此之外,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上也进行了更新,使之相较初版更为精美、完善。

关于作者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国文学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1992-1995)、《新共和》资深编辑(1995-2007),现任《纽约客》专职作者(2007-)、哈佛大学文学批评实践教授(兼职,2003-)。著有批评文集《破格:论文学与信仰》(1999)、《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2004)、《小说机杼》(2009)、《私货:詹姆斯•伍德批评文集》(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真看:詹姆斯•伍德文选(1997—2019)》和小说《与上帝书》(2004)、《纽约上州》(2018)。面对当今英美文学批评界愈发受意识形态主导的发展趋向,伍德主张在批评中对文学进行审美探求。伍德因提出“歇斯底里现实主义”而广受文学界注意,他用这个词来概括那些“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作品生命力的

“大部头、野心勃勃的长篇小说”。“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作品有如下特点:(较长时间跨度)超长篇幅,喜怒无常的人物,狂乱失智的行动,对于小说重要主题的频繁偏离。2009年,他凭借文学批评领域的成就获得美国杂志界的最高奖“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

关于译者

李小均,1973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在西方的目光下》《攫权》《语言与沉默》《薇拉:纳博科夫夫人》等。

关于作者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国文学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1992-1995)、《新共和》资深编辑(1995-2007),现任《纽约客》专职作者(2007-)、哈佛大学文学批评实践教授(兼职,2003-)。著有批评文集《破格:论文学与信仰》(1999)、《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2004)、《小说机杼》(2009)、《私货:詹姆斯•伍德批评文集》(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真看:詹姆斯•伍德文选(1997—2019)》和小说《与上帝书》(2004)、《纽约上州》(2018)。面对当今英美文学批评界愈发受意识形态主导的发展趋向,伍德主张在批评中对文学进行审美探求。伍德因提出“歇斯底里现实主义”而广受文学界注意,他用这个词来概括那些“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作品生命力的“大部头、野心勃勃的长篇小说”。“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作品有如下特点:(较长时间跨度)超长篇幅,喜怒无常的人物,狂乱失智的行动,对于小说重要主题的频繁偏离。2009年,他凭借文学批评领域的成就获得美国杂志界的最高奖“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

关于译者

李小均,1973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在西方的目光下》《攫权》《语言与沉默》《薇拉:纳博科夫夫人》等。

目录;1 引言:喜剧与不负责任的自我
20 堂吉诃德的旧约与新约
31 莎士比亚与漫思的哀伤
44 “不负责任”的莎士比亚如何拯救柯勒律治
6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
80 伊萨克·巴别尔与危险的夸张
94 萨尔蒂科夫– 谢德林对伪君子形象的颠覆
104 《安娜· 卡列尼娜》和人物塑造
119 伊塔洛·斯韦沃的不可靠喜剧
135 乔万尼·维尔加的同情的喜剧
149 约瑟夫·罗斯的符号帝国
167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喜剧世界
181 J. F. 鲍尔斯和神父
195 歇斯底里现实主义
214 乔纳森·弗兰岑与“社会小说”
230 汤姆·沃尔夫的肤浅和信息问题
243 萨尔曼·拉什迪的诺布小说
259 莫妮卡·阿里的新奇之物
272 库切的《耻》:几点疑思
285 索尔·贝娄的喜剧风格
304 真实的毕司沃斯先生
319 V. S. 普里切特与英国喜剧
332 亨利· 格林的英格兰
349 巧克力厂里的漫长一天:大卫· 贝泽摩吉斯的同情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