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奕華
  • 分类: 散文

借用波德萊爾的話,這是當代香港的「惡之華麗」。問題是,香港人會有哪些慾望?基本上每本八卦周刊都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吃喝玩樂當然不可少,但他們真正追求的,其實是「精神食糧」—緋聞、醜聞、上位、出局,一切與身份地位有關的圖文,都能給他們插一把咀,或是羨慕,或是妒忌;時而嘲弄,時而諷謔;總之是又拜又踩。隨著眼球轉動心理也停不下來,每翻一版,情緒隨著急劇變化;每掀一頁,個人欠缺和不足又被多一次提醒。理論上是給自己增添壓力和焦慮,但我們香港男女所以甘之如飴,是因為早已習慣「不輕言理想,但喜歡作夢;有條件消費,沒創造能力」的生活形態。

林奕華「惡之華麗」系列共有四本,分別為《明星不再住在這裡》、《惱人電影》、《文化人何苦為難文化人》、《我的情敵是社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對電影、電視、明星與文化的想法。能寫得得比八卦周刊更吸引?林奕華能做到一樣的聳動、重口味、有話題性嗎?

借用波德萊爾的話,這是當代香港的「惡之華麗」。問題是,香港人會有哪些慾望?基本上每本八卦周刊都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吃喝玩樂當然不可少,但他們真正追求的,其實是「精神食糧」—緋聞、醜聞、上位、出局,一切與身份地位有關的圖文,都能給他們插一把咀,或是羨慕,或是妒忌;時而嘲弄,時而諷謔;總之是又拜又踩。隨著眼球轉動心理也停不下來,每翻一版,情緒隨著急劇變化;每掀一頁,個人欠缺和不足又被多一次提醒。理論上是給自己增添壓力和焦慮,但我們香港男女所以甘之如飴,是因為早已習慣「不輕言理想,但喜歡作夢;有條件消費,沒創造能力」的生活形態。

林奕華「惡之華麗」系列共有四本,分別為《明星不再住在這裡》、《惱人電影》、《文化人何苦為難文化人》、《我的情敵是社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對電影、電視、明星與文化的想法。能寫得得比八卦周刊更吸引?林奕華能做到一樣的聳動、重口味、有話題性嗎?

林奕華出生於香港,十四歲開始寫作,讀中學時為麗的電視及TVB擔任編劇,畢業後與友人組成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擔任藝術統籌,並參與了共同創作的劇碼數十餘出,包括《百年孤寂》、《石頭記》、《華麗緣》等。 1989年至1995年在倫敦居住,期間組成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先後在倫敦、布魯塞爾、巴黎、香港發表舞臺創作。1994年憑《紅玫瑰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1995年回港後致力推動舞臺創作,編導了超過40出作品,並與不同媒體、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及團體合作。1995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2005年獲頒授“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獎”。 自1997年至今分別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亦經常替香港、北京、廣州的報章雜誌撰寫文章,曾出版的著作為《等待香港》系列(<女人篇>、<青春篇>、<娛樂篇>、<文化篇>),《娛樂大家》系列(<文化篇><明星篇><電視篇><電影篇>)。

林奕華出生於香港,十四歲開始寫作,讀中學時為麗的電視及TVB擔任編劇,畢業後與友人組成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擔任藝術統籌,並參與了共同創作的劇碼數十餘出,包括《百年孤寂》、《石頭記》、《華麗緣》等。 1989年至1995年在倫敦居住,期間組成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先後在倫敦、布魯塞爾、巴黎、香港發表舞臺創作。1994年憑《紅玫瑰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1995年回港後致力推動舞臺創作,編導了超過40出作品,並與不同媒體、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及團體合作。1995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2005年獲頒授“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獎”。 自1997年至今分別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亦經常替香港、北京、廣州的報章雜誌撰寫文章,曾出版的著作為《等待香港》系列(<女人篇>、<青春篇>、<娛樂篇>、<文化篇>),《娛樂大家》系列(<文化篇><明星篇><電視篇><電影篇>)。

目录;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
腥紅女魔頭粉紅女老闆
辦公室政治舞台劇
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及我寫給她和自己的回信
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
愛情是「預言書」,戲劇是「水晶球」
夢境就是真實
無「家」可歸,因為愛情買不起
幸福與家
房子與女人
幸福建築
遠大錢程
幸福是什麽?
母憑子貴青雲路更難行
微型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