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葛兆光
  • 分类: 诗歌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分析的方法看待古典诗歌如何构成的著作之一。作者提出,“‘汉诗是汉字写成的’是重新理解古典诗歌尤其是特别凸显着中国诗特色的近体诗的关键”。因此,作者不是对一篇一首的诗词进行微观的分析,而是从宏观的语言体系的角度对于古典诗歌在特定历史时 期的整体风貌和动态发展作出把握。以精准的艺术感受力为支撑,如快刀斩乱麻般解剖、厘清印象式与教条式的传统诗歌批评。本次最新修订,又收入《语言学批评的前景与困境——读高友工、梅祖麟著<唐诗的魅力>》作为附录,更完整地展现了作者对诗歌语言学批评的看法。

葛兆光,一九五0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长。著作有:《中国思想史》、《禅宗与中国文化》、《唐诗选注》等

目录:新版序
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一个传统方法的反省
一、“背景分析”:真是一把万能钥匙吗
二、背景批评的难题与困境
三、批评的传统:以历史的背景曲解诗歌的意义
四、诗歌:是自给自足的文学文本,还是依赖背景支撑的历史文本
第二章 语言与印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批评中的一个难题
一、难题:语言与印象的纠缠
二、实例分析:从语义到语音
三、还是难题:诗歌语言批评怎么办
第三章 意脉与语序——中国古典诗歌中思维与语言的分合
一、诗的语序:老话题的新诠释
二、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
三、埋没意绪:意脉与语序分离的意义
第四章 论格律——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结构的分析
一、语音序列:从永明体到律绝体
二、意义结构:对偶的空间效应
三、句型规范:诗歌整体结构的选择
四、小结:人心与天道的同律搏动
第五章 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一
一、密码破译:作者与读者的文化对应关系
二、典故与诗的视境:中断与连续
三、用典方式:表达意义与传递感受
四、典故注释:对“动机史”的阐释
第六章 论虚字——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二
一、“自”字的分析:“转从虚字出力”
二、虚字的意味:传递感受与曲折意思
三、“意思中再加意思”
四、唐宋诗之间:虚字与以文为诗的风气
第七章 论诗眼——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三
一、从无眼到有眼:“诗眼”的形成过程
二、诗眼的意义:给物理情状以情感色彩
三、诗眼消解与篇法、句法与字法
第八章 从宋诗到白话诗——诗歌语言的再度演变
一、以文为诗:从唐诗到宋诗
二、以白话为诗:20世纪初的诗体革命
三、宋诗与白话诗:一种共同的诗歌观念导致的语言革命
四、巧思与机智:走向精致化的白话诗
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版后记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修订版后记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序
附录 语言学批评的前景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