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英] 大卫·赛德利 刘未沫 刘玮 编校
  • 分类: 哲学

本书由国际著名古典哲学家大卫·赛得利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古希腊哲学名师讲座”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内容以中文译本形式首发,英文版Themes in Ancient Theology将随后出版。

全书按照主题而非历史梳理的方式,考察了“神”的问题在古代哲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创造型二元论、球形神、与神相似的人、无神论、不可知论、伊壁鸠鲁神学和匿名性。作者表明,神的概念并不在希腊罗马哲学的边缘,而是非常接近其核心;但哲学家对神的讨论,与大众崇拜中的表现形式迥然不同。在哲学家这里,神可能是宇宙的创造者或创造性力量(第一章);神可能是宇宙本身,被理解为一个生命体(第二章);神还可能是我们或其他存在者模仿的理想模型(第三章);还有无神论的选项,即将神作为习俗构建的产物,是政客们发明的“超级警察”,迫使大众服从法律(第四章)。此外,柏拉图学园内部的怀疑论哲学家们...

(展开全部)

本书由国际著名古典哲学家大卫·赛得利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古希腊哲学名师讲座”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内容以中文译本形式首发,英文版Themes in Ancient Theology将随后出版。

全书按照主题而非历史梳理的方式,考察了“神”的问题在古代哲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创造型二元论、球形神、与神相似的人、无神论、不可知论、伊壁鸠鲁神学和匿名性。作者表明,神的概念并不在希腊罗马哲学的边缘,而是非常接近其核心;但哲学家对神的讨论,与大众崇拜中的表现形式迥然不同。在哲学家这里,神可能是宇宙的创造者或创造性力量(第一章);神可能是宇宙本身,被理解为一个生命体(第二章);神还可能是我们或其他存在者模仿的理想模型(第三章);还有无神论的选项,即将神作为习俗构建的产物,是政客们发明的“超级警察”,迫使大众服从法律(第四章)。此外,柏拉图学园内部的怀疑论哲学家们,还发展和捍卫了最早的“宗教不可知论”的观点(第五章);而伊壁鸠鲁的神学,则包含着非常复杂的认知进路:它既支持神在事物的本性/自然中,并不单纯是人类的虚构;同时也认为神的概念是人的内在观念的反映,是人类自己的某种可视化理想(第六章)。最后,由于古代神学指控的背景,神学是所有的学科中我们最少期待其透明性的学科,因而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斯多亚学派建立之前,大多数哲学家都选择在论神时对其进行匿名化处理,即避免使用个体神名,追求神的统一性和同质性;但在这个主流传统之外,始终保留的一个替代选项,即诉诸寓意,这将是斯多亚学派选择的道路,他们复活的是恩培多克勒的传统。(第七章)

本书集中展现了赛得利教授的宏大视野和细致入微。材料时间跨度超过900年,材料形式除了基本的希腊文和拉丁文传世文献外,还包括残篇、纸草、铭文等。但这些又都贡献于哲学讨论,每一章都得出了对既定哲学史、既定宗教思想史上的修正。这种按照主题的安排显然更容易引起读者兴趣,但也对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赛得利在哲学与历史之间做出的平衡,以及在专业与趣味之间所做出的平衡,都堪称典范。

大卫·赛得利:剑桥大学荣休劳伦斯古代哲学讲席教授,古代哲学领域最博学的学者之一。其研究领域涵盖从古风诗歌到晚期希腊哲学,代表作包括《希腊化哲学家》《卢克莱修与希腊智慧的转型》《柏拉图的<克拉底鲁>》《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等。

译者刘未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希腊中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校者刘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