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平津沦陷区诞生了一支由中学生自发组织的抗日团体-抗日杀奸团。

他们多次在天津和北平以火烧日伪物资、爆炸日伪据点和暗杀汉奸等方式救国。

1940年,抗团组织遭受叛徒出卖,被日军破坏后,在重庆建立总部,开展实际训练,并在上海实施一系列救国行动。

抗团的成员好多都 是高官贵戚、富商名人之后,非富即贵,如:

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的外孙女冯健美;

北洋海军总长刘冠雄将军的孙子刘友深、刘友淦、外孙王文诚、王文鉴;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华民国二级上将孙连仲将军的儿子孙湘德和女儿孙惠书;

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女儿宋景宪;

同仁堂大小姐乐倩文;

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统万和郑昆仑;

偽滿總理鄭孝胥的兩個孫子鄭統萬和鄭昆侖;

华北伪治安总署督办齐燮元的外甥冯运修;

这些十几二十出头的学生们亲自组织、策划并执行了影响深远、甚至引起中英日三国外交纷争的...

(展开全部)

抗战爆发后,平津沦陷区诞生了一支由中学生自发组织的抗日团体-抗日杀奸团。

他们多次在天津和北平以火烧日伪物资、爆炸日伪据点和暗杀汉奸等方式救国。

1940年,抗团组织遭受叛徒出卖,被日军破坏后,在重庆建立总部,开展实际训练,并在上海实施一系列救国行动。

抗团的成员好多都 是高官贵戚、富商名人之后,非富即贵,如:

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的外孙女冯健美;

北洋海军总长刘冠雄将军的孙子刘友深、刘友淦、外孙王文诚、王文鉴;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华民国二级上将孙连仲将军的儿子孙湘德和女儿孙惠书;

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女儿宋景宪;

同仁堂大小姐乐倩文;

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统万和郑昆仑;

偽滿總理鄭孝胥的兩個孫子鄭統萬和鄭昆侖;

华北伪治安总署督办齐燮元的外甥冯运修;

这些十几二十出头的学生们亲自组织、策划并执行了影响深远、甚至引起中英日三国外交纷争的暗杀活动。

当年或死或伤于他们手中的汉奸有:

伪《新民报》编辑局局长吴菊痴;

北平伪建设总署、总工局局长俞大纯;

天津伪教育局局长陶尚铭;

天津伪商会会长王竹林;

天津伪准备银行经理、海关监督程锡庚;

还有未刺杀成功的川岛芳子和周作人。

今天,抗日杀奸团的成员已日渐凋零,这段历史更是鲜少为人所知。

本书作者赖恩典自筹经费,历时十年,奔赴北京、上海、美国和台湾,找到并采访了仍然在世的七位抗日杀奸团成员,录制下宝贵的视频资料,并从中整理出30几万字的口述历史,汇编成这本《逆流者》,为这段历史保留下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七位老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视角,讲述了众多历史案件和细节,极大丰富了抗日杀奸团的历史,为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尽可能地立体还原和佐证。

而今这七位老人只剩三位在台北,中国大陆已无抗团成员,全球抗团成员也仅剩五位。

赖恩典,1982年出生,福建平和人,独立导演。

• 2002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进修结业。

• 2005年初,以单车的方式从云南昆明出发,骑行两个多月,行程一千多公里到达边境畹町,丈量了一遍在抗战中被誉为“第二个万里长城”和“抗日输血管”的滇缅公路国内老路段。并 拍摄了一部以这段历史为题材的纪录片《重返滇缅路》,从那年起开始关注抗战历史,关爱抗战老兵。

• 同年,《重返滇缅路》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暑列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四十部重大历史题材之一,并在厦门音像出版社出版。

• 2005年5月,新浪新闻中心《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转载厦门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http://news.sina.com.cn/c/2005-05-08/15146581094.shtml http://news.sina.com.cn/o/2005-05-...

(展开全部)

赖恩典,1982年出生,福建平和人,独立导演。

• 2002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进修结业。

• 2005年初,以单车的方式从云南昆明出发,骑行两个多月,行程一千多公里到达边境畹町,丈量了一遍在抗战中被誉为“第二个万里长城”和“抗日输血管”的滇缅公路国内老路段。并 拍摄了一部以这段历史为题材的纪录片《重返滇缅路》,从那年起开始关注抗战历史,关爱抗战老兵。

• 同年,《重返滇缅路》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暑列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四十部重大历史题材之一,并在厦门音像出版社出版。

• 2005年5月,新浪新闻中心《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转载厦门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http://news.sina.com.cn/c/2005-05-08/15146581094.shtml http://news.sina.com.cn/o/2005-05-08/09335829798s.shtml

• 2007年,参与拍摄以反映闽南古民居为题材的纪录片《家园-土楼印迹》。

• 同年,《家园-土楼印迹》入围法国真实电影节展映单元,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展播一年。

• 同年底,在厦门自己设计、印刷T恤并发起义卖,筹集数万元资金救助困难老兵。期间因在街头义卖,被厦门湖里警方请去喝茶并勒令停止义卖。

• 2008年,导演短片电影《阴谋》。

• 2009年,《阴谋》获首届中国杭州青年数字电影大赛剧情片类三等奖。

• 同年,《阴谋》入围台湾南方影展。

• 同年,《家园-土楼印迹》获深圳第二届DV大赛纪实片类三等奖。

• 同年底,设计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关于抗战历史的挂历,将挂历进行义卖捐助老兵,并将部分挂历送给老兵。

• 2010年,策划、导演以抗战老兵为题材的纪录片《最后的心愿》,并于节假日时间对健在抗战老兵进行视频口述历史记录。

• 2010年,纪录片《家园-土楼印迹》获《大众DV》杂志评选优秀奖。

• 2011年,导演抗战老兵的纪录片《送别》、《最后的心愿》。

• 2011年,导演微电影《不一定》。同年,央视音乐频道《音乐告诉你》对本片和导演进行报道。

• 2011年,拍摄微软云计算宣传片。

• 2012年,出以抗战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宣传片《我靠! 抗战?》,网络点击率超过200万。

• 2012年,导演以二战为题材的纪录片《入土为安》,呼吁将散落在缅甸和巴新的抗战将士遗骸迁移回国。

• 2012年,动车杂志《旅伴》采访报道《口述历史记录者》。

• 2013年,配合雅虎和龙越基金会出宣传片《寻找抗战老兵,点亮中国地图。》

• 2013年,导演北京东四建行宣传片。

• 2013年8月,《圣道文化》杂志采访报道《对话独立电影人赖恩典—民间口述历史发起人、寻找抗战老兵志愿者》。

•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报道《关爱老兵,从铭记历史开始》。

• 2014年,导演航天凯恩企业微电影《紧急任务》。

• 同年,赴西藏导演拍摄纪录片《问道珠峰》。

• 同年,导演建行北京朝阳支行宣传片。

• 同年,创建“一起抗战口述历史”公众号。

• 同年,影片《我靠!抗战?》被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收藏。

• 2014年9月,《祖国》杂志采访报道《不能被遗忘的抗战老兵》。

• 2015年1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当代史的《当代史资料》期刊发表赖恩典作品《抗战老兵口述盘点》,同时被拖欠稿费至今。

• 2015年,导演纪录片《乡关何处》,又名《老兵回家》。本片获2015中国公益映像节最高奖-金蝴蝶奖。

• 同年,本片入围凤凰创纪录纪录片影展全国25强、入围2016年足荣村方言电影节、入围2016年乔乔电影节并获“最佳纪录片”提名,与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角逐乔乔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后惜败于《河》。

• 同年,受荷兰华侨邀请,导演纪录片《同根之旅》,在北京和台北导演拍摄了6位抗战老兵,以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 2017年6月,获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携手季我努学社、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并邀请腾讯历史、凤凰历史、网易军事、中华军事、一点资讯军事历史中心等媒体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访谈征文大赛一等奖。

• 2017年9月,人民日报海报版报道《我和我的抗战老兵》。

• 2017年,在江小鱼导演的电影《小心快递》中担任摄影。

• 2017-2018:北京大唐科技宣传片、ABB《智能家居》宣传片等。

• 2018年3月,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邀请,赴堪培拉澳洲国立大学分享口述历史。

• 2018年2-4月,参与拍摄大型网综《这!就是街舞》的舞者纪录片《这!就是舞者》摄制。

• 2020年5月,导演、拍摄北京周口店遗址宣传片。

• 2020年12月,任电影《星楼迷踪》摄影指导。

• 2021年1月,导演北京房山高新区宣传片。

• 2021年5月,导演北京房山云居寺宣传片。

• 2021年7月,导演公益影片《当你老了》。

• 2021年10月,导演北京房山投资新城集团宣传片。

• 2022年2月,出版口述历史新书《逆流者》。

• 2010-至今,利用业余时间跑了18個省以及港澳台和美國洛杉矶、波士顿等70個城市,抢救性记录了137位抗战老兵(含飞虎队、诺曼底登陆战、南侨机工、慰安妇、海军、抗日杀奸团、伪军等)的口述历史,总口述时长约42000分钟。

• 2014年至今,一起抗战口述历史公众号共发布原创口述文章一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