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日]畑中三应子 曹逸冰
  • 分类: 文化

所有食物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在享用食物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在吃食物本身,也在同时享用它所包含的信息。只是在食不果腹的时代,人们更注重的是食物的“量”,不太讲究信息。“量”一旦有了保障,食品在物质层面的“质” (主要是营养) 便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而营养达标之后,便正式进入了追求信息的阶段。比如你现在走进超市,会看到豆腐的包装盒上写着“以北海道有机圆黄豆与赤石山脉的泉水为原料,用濑户内海的天然卤水点成的绢豆腐”。单价100日元左右的便利店袋装面包上则写着“以玛雅文明的遗产、全世界最辣的哈瓦那辣椒倾情打造的超辣咖喱包”。现如今,在非常普通的日常食品上附加一长串信息已成常态。

食品的信息化时代,就是“吃东西不光用嘴,还得用脑”的时代。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食品信息脱离物质属性的食品,作为一种时尚元素为人们享受的时代。

在本书中,畑中三应子将带领大家追溯始于70...

(展开全部)

所有食物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在享用食物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在吃食物本身,也在同时享用它所包含的信息。只是在食不果腹的时代,人们更注重的是食物的“量”,不太讲究信息。“量”一旦有了保障,食品在物质层面的“质” (主要是营养) 便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而营养达标之后,便正式进入了追求信息的阶段。比如你现在走进超市,会看到豆腐的包装盒上写着“以北海道有机圆黄豆与赤石山脉的泉水为原料,用濑户内海的天然卤水点成的绢豆腐”。单价100日元左右的便利店袋装面包上则写着“以玛雅文明的遗产、全世界最辣的哈瓦那辣椒倾情打造的超辣咖喱包”。现如今,在非常普通的日常食品上附加一长串信息已成常态。

食品的信息化时代,就是“吃东西不光用嘴,还得用脑”的时代。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食品信息脱离物质属性的食品,作为一种时尚元素为人们享受的时代。

在本书中,畑中三应子将带领大家追溯始于70年代的流行美食史,探索日本社会是如何奔向了 “提拉米苏爆红”,信息的消费又是如何笼罩了日本的饮食文化,今时今日的“万物皆为流行美食”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畑中三应子,资深美食撰稿人、编辑。曾任中央公论新社『シェフ・シリーズ』(《厨师系列》) 和『暮らしの設計』(生活的设计) 杂志总编,整理出版多部食文化作品。目前就职于朝日新闻电子版。

译者 曹逸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后于北京语言大学取得同声传译硕士学位。现为自由译者,从事各类日语口译、笔译工作。主要译著有《笃姬》《残秽》《宫崎骏和他的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