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贵祥 主编
  • 分类: 建筑

佛教建筑一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遗存中,跨越时代最长,保存状态最好者,主要是宗教建筑,特别是佛教建筑。然而,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较为完整的佛教寺院建筑群,几乎全是明清以来的建筑遗存。越是历史上的名寺、大寺,其寺院中所存建筑物的年代距离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越近,其寺院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就越低。

因此,要真正了解中国佛教建筑史,特别是汉地佛教建筑的发展历史,必须要回到历代历史文献中所记录,所描述的寺院中去。这本论文集即从这一点出发,着重探讨隋唐、两宋、辽金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佛教寺院与建筑。通过对佛教史传资料与地方文献史料中所透露出来的一些寺院与建筑信息的爬梳,整理,分析,研究,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寺院或建筑物的基本空间与造型形态,了解其中的历史变迁,从而弥补了中国佛教建筑发展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点,同时为人们了解...

(展开全部)

佛教建筑一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遗存中,跨越时代最长,保存状态最好者,主要是宗教建筑,特别是佛教建筑。然而,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较为完整的佛教寺院建筑群,几乎全是明清以来的建筑遗存。越是历史上的名寺、大寺,其寺院中所存建筑物的年代距离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越近,其寺院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就越低。

因此,要真正了解中国佛教建筑史,特别是汉地佛教建筑的发展历史,必须要回到历代历史文献中所记录,所描述的寺院中去。这本论文集即从这一点出发,着重探讨隋唐、两宋、辽金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佛教寺院与建筑。通过对佛教史传资料与地方文献史料中所透露出来的一些寺院与建筑信息的爬梳,整理,分析,研究,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寺院或建筑物的基本空间与造型形态,了解其中的历史变迁,从而弥补了中国佛教建筑发展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点,同时为人们了解历史上的佛教寺院及其建筑的发展过程,提供更多形象资料的支持。

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81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筑学院分委会主席,并兼任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分会副会长、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出版大量专著和译著,发表论文九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