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慧瑜
  • 分类: 电影

本书从认同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主旋律电影与主流价值观的关系。认同传播指的是以文化、传媒为中介建立一种广泛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认同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影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开国大典》《大决战》系列到新世纪以来的主流商业大片《战狼》系列、《流浪地球》,这种从主旋律到主流电影的流变本身反映了80年代以来认同传播从裂隙走向弥合的过程,是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文化症候。本书由六个部分组成,以专题研究的方式,讨论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叙事形态、类型转换和传播机制等问题,既对电影产业化改革做出历史勾勒,又对重要文本进行个案研究。通过研究主旋律电影的文化流变,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主流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领域为影视文化、基层传播、新闻社会史和非虚构写作等,获得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人文类比赛三等奖。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访问学者(2015-2016)。出版专著《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等。近些年在《读书》《开放时代》《电影艺术》《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南风窗》《二十一世纪》(香港)、《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台湾)、《Javnost: The Public》《The Lines: Asian Perspectives》等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北京市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获中国新...

(展开全部)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领域为影视文化、基层传播、新闻社会史和非虚构写作等,获得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人文类比赛三等奖。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访问学者(2015-2016)。出版专著《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等。近些年在《读书》《开放时代》《电影艺术》《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南风窗》《二十一世纪》(香港)、《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台湾)、《Javnost: The Public》《The Lines: Asian Perspectives》等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北京市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获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首届视听传播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会奖”论文一等奖(第11届)、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一等奖(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三等奖等。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研究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