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許倬雲 王利華 葛兆光 甘懷真 陳雯怡 邱仲麟
  • 分类: 中国历史

本書計收錄專論九篇,內容含蓋日常生活、宗教科儀、士人文化、城市空間、商標與廣告、舶來品等內容。全書從舊石器時代以來的庶民生活展開,論及食物、居住、衣著、歲時行事及生命儀禮等面向;其後則連接漢唐之際飲食結構的轉變,與飲茶風氣的出現。在物質生活之外,精神性的宗教信仰亦不可或缺,中古道教科儀從世俗性、生活化轉向神聖性的宗教化,就讓科儀有其嚴格的規矩可以遵循。漢代以降的士人文化,更是此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漢唐之間,士大夫透過「京城社會」的社交圈,尋求自我高尚化與自我認同。元代書院的發展,則與士人文化、官方的儒戶政策、理學的正統化和官學化,有著極深的關聯。明中葉以迄清初,士人的社交、狎遊、文藝活動、生活經營等面向,更存在「雅」、「俗」之間的辯證與互動。關於明清城市空間與城市化研究,則有一篇專論加以回顧。另外,明清的城市消費和廣告文化的關聯性,與士大夫在廣告促銷...

(展开全部)

本書計收錄專論九篇,內容含蓋日常生活、宗教科儀、士人文化、城市空間、商標與廣告、舶來品等內容。全書從舊石器時代以來的庶民生活展開,論及食物、居住、衣著、歲時行事及生命儀禮等面向;其後則連接漢唐之際飲食結構的轉變,與飲茶風氣的出現。在物質生活之外,精神性的宗教信仰亦不可或缺,中古道教科儀從世俗性、生活化轉向神聖性的宗教化,就讓科儀有其嚴格的規矩可以遵循。漢代以降的士人文化,更是此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漢唐之間,士大夫透過「京城社會」的社交圈,尋求自我高尚化與自我認同。元代書院的發展,則與士人文化、官方的儒戶政策、理學的正統化和官學化,有著極深的關聯。明中葉以迄清初,士人的社交、狎遊、文藝活動、生活經營等面向,更存在「雅」、「俗」之間的辯證與互動。關於明清城市空間與城市化研究,則有一篇專論加以回顧。另外,明清的城市消費和廣告文化的關聯性,與士大夫在廣告促銷上的角色,書中亦有特別分析。而隨著全球化的展開,晚明以來陸續傳入的各種西洋鏡,對民眾視覺感官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本書討論的主題之一。

作者:許倬雲

許倬雲,中央研究院院士。1957年赴美進修,半生流寓美國。在美讀書與執教的師友,帶領他參與社會活動,觀察社會結構與動態;尤其任教匹茲堡大學後,同事大多研究社會史,因此有緣理解美國社會和文化的種種變化。終身學習社會史和文化史,追求社會學、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知識。以為高度專業的學術研究,往往矚目廟堂動靜,卻忽略庶民的生活及其理念。深感美國文化與社會正在蛻變,目前整個世界正在經歷全球化過程。從英國移民建立13州,其實「美國」已經成形,從那時開始,三百餘年,美國的變化,經常會帶動世界各處的變化。目前世界正在經歷「全球化」,此時全球大格局的重組,海峽兩岸以及海外的華人,都難以脫離如此變局的影響。

2020年榮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終身成就獎」。

作者:葛兆光

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

(展开全部)

作者:許倬雲

許倬雲,中央研究院院士。1957年赴美進修,半生流寓美國。在美讀書與執教的師友,帶領他參與社會活動,觀察社會結構與動態;尤其任教匹茲堡大學後,同事大多研究社會史,因此有緣理解美國社會和文化的種種變化。終身學習社會史和文化史,追求社會學、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知識。以為高度專業的學術研究,往往矚目廟堂動靜,卻忽略庶民的生活及其理念。深感美國文化與社會正在蛻變,目前整個世界正在經歷全球化過程。從英國移民建立13州,其實「美國」已經成形,從那時開始,三百餘年,美國的變化,經常會帶動世界各處的變化。目前世界正在經歷「全球化」,此時全球大格局的重組,海峽兩岸以及海外的華人,都難以脫離如此變局的影響。

2020年榮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終身成就獎」。

作者:葛兆光

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與中國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十世紀》、《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聯經:2011)、《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等。

作者:陳雯怡

陳雯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現於美國哈佛大學修習博士學位。

作者:巫仁恕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清城市史與明清社會文化史,主要聚焦於明清城市群眾的集體抗議、明清物質文化與消費文化。研究成果豐碩,著有《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2005)、《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2007)、《游道:明清旅遊文化》(與狄雅斯合著,2010)、《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2011)、《優游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2013)、《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後的蘇州城市生活》(2017)等書,另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及多篇書評。

作者:邱仲麟

臺灣宜蘭人,1964年生。淡江大學歷史學學士(1988)、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1991)、博士(1997)。曾任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講師、副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副研究員。現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範疇為明清北京史、明清醫療史、明清社會史、明清生活文化史與明清環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