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借着为《德育鉴》撰写题解的机缘,作者在本书中一气呵成又多所发明、自成一体地解答了一系列极为关键且迄今尚未厘清的儒学难题,比如有无公德与私德之分、“为己之学”为什么反而是成己之学、心学比理学强在哪里、修己与待人的区别何在、道德要不要形上预设、怎样才算是知行合一,等等。本书既承袭了梁启超从《新民说》到《德育鉴》的转向,也发挥了作者在《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中的主张,从而在“有限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回应着国际学界有关世俗主义的最新论辩,重返了孔子早在轴心时代就已提出的最独特又最具普遍意义的“人生解决方案”。

【编辑推荐】

有无公德、私德之分?道德是否需要形而上预设?修己与待人的区别何在?浙江大学中西书院院长刘东教授借着为梁启超所编著的《德育鉴》撰写题解的机缘,深入考掘梁启超的思想转变,并延伸阐发,自成一体地解答了一系列极为关键却...

(展开全部)

【内容介绍】

借着为《德育鉴》撰写题解的机缘,作者在本书中一气呵成又多所发明、自成一体地解答了一系列极为关键且迄今尚未厘清的儒学难题,比如有无公德与私德之分、“为己之学”为什么反而是成己之学、心学比理学强在哪里、修己与待人的区别何在、道德要不要形上预设、怎样才算是知行合一,等等。本书既承袭了梁启超从《新民说》到《德育鉴》的转向,也发挥了作者在《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中的主张,从而在“有限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回应着国际学界有关世俗主义的最新论辩,重返了孔子早在轴心时代就已提出的最独特又最具普遍意义的“人生解决方案”。

【编辑推荐】

有无公德、私德之分?道德是否需要形而上预设?修己与待人的区别何在?浙江大学中西书院院长刘东教授借着为梁启超所编著的《德育鉴》撰写题解的机缘,深入考掘梁启超的思想转变,并延伸阐发,自成一体地解答了一系列极为关键却尚未厘清的儒学难题。

刘东,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曾先后任职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并曾主持恢复了清华国学院。发表了《西方的丑学》《理论与心智》《道术与天下》《悲剧的文化解析》《思想的浮冰》《天边有一块乌云》《自由与传统》《引子与回旋》《前期与后期》《我们共通的理性》等三十余种著作或译作。主编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等十几套学术丛书,并创办了长期由哈佛燕京学社赞助的《中国学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