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听课笔记和相关资料整理而成。陈寅恪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巨。但是在其留存和已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著之阙,因而被誉为“稀世之珍”。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共分二十一篇,覆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问题、新发现:如民族以文化分而不是以血统分,陈朝是南方蛮族创立的朝代,东汉、孙吴和西晋的统治者属于同一个阶级等。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由万绳楠先生在1947年至1948年于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学习期间,听陈寅恪先生讲授魏晋南北朝史时的笔记。但是笔记通常是简略的,为整理成书,万先生参考了50年代高教部代印的陈寅恪在中山

大学历史系讲授两晋南北朝史时所编的引文资料,以及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等相关的论著整理而成,并力求符合陈寅恪先生的观点。

一般而言,陈寅恪先生的论著大都需要具有一定学力的人才能读懂。但是本书则别是一番风味,它用俗语娓娓道来、条分缕析、高屋建瓴、鞭辟入里,不仅让人领略了陈寅恪这种大家的学术思想,而且也提供了知人论世的典范。阅读是书,给人留下印象*深的可以概括为两大特点:一曰清通,一曰简要。

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初由安徽黄山书社于1987年出版发行,1999年曾经进行第2次印刷,前后印数共7000册。2007年步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据黄山书社版策划出品了插图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贵州教育版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历史爱好者和喜爱陈寅恪者所推崇,仅根据2014至2018年之间的数据显示,印数就已发行78000册。

本次天津人民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仍是由步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出品,对于内文和插图逐一进行了认真校对修订。其中,正文和引文仅修正“脱、讹、衍、倒”四种现象即约有二百处,标点符号和行文规范修订者更多;另外,鉴于先前所用配图存在图像模糊不清、图画信息错误和图文气质不协等问题,本次再版则将先前89幅插图重新更换或修订为76幅,努力做到图文相契合,同时并配有超过12000字的图注说明,更加便于读者深入理解原文内容和相关常识。

作为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的学习入门书,本书既不失为一部分量沉重的专门学术著作,同时也能满足广大普通魏晋南北朝历史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其清通简要的特点,决定了其既能阳春白雪,亦能下里巴人,使学习与研究兼得。放眼同类优秀图书,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和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失之于繁,不便于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和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作为后出著作,一则失之于简,不便作为研究用书,二则诸多问题仍然未脱陈氏影响。总之,新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实可视为“稀世之珍”,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不可缺少的必读书之一。

鉴于本书内容品质和以往阅读经验,本书不仅适合具有一定历史学基础(历史学本科及以上学力)的学生和老师进行阅读和研究,也适合乐于学习勇于挑战的广大历史爱好者和陈寅恪景仰者阅读和学习。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听课笔记和相关资料整理而成。陈寅恪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巨。但是在其留存和已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著之阙,因而被誉为“稀世之珍”。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共分二十一篇,覆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问题、新发现:如民族以文化分而不是以血统分,陈朝是南方蛮族创立的朝代,东汉、孙吴和西晋的统治者属于同一个阶级等。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由万绳楠先生在1947年至1948年于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学习期间,听陈寅恪先生讲授魏晋南北朝史时的笔记。但是笔记通常是简略的,为整理成书,万先生参考了50年代高教部代印的陈寅恪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授两晋南北朝史时所编的引文资料,以及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等相关的论著整理而成,并力求符合陈寅恪先生的观点。

一般而言,陈寅恪先生的论著大都需要具有一定学力的人才能读懂。但是本书则别是一番风味,它用俗语娓娓道来、条分缕析、高屋建瓴、鞭辟入里,不仅让人领略了陈寅恪这种大家的学术思想,而且也提供了知人论世的典范。阅读是书,给人留下印象*深的可以概括为两大特点:一曰清通,一曰简要。

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初由安徽黄山书社于1987年出版发行,1999年曾经进行第2次印刷,前后印数共7000册。2007年步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据黄山书社版策划出品了插图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贵州教育版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历史爱好者和喜爱陈寅恪者所推崇,仅根据2014至2018年之间的数据显示,印数就已发行78000册。

本次天津人民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仍是由步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出品,对于内文和插图逐一进行了认真校对修订。其中,正文和引文仅修正“脱、讹、衍、倒”四种现象即约有二百处,标点符号和行文规范修订者更多;另外,鉴于先前所用配图存在图像模糊不清、图画信息错误和图文气质不协等问题,本次再版则将先前89幅插图重新更换或修订为76幅,努力做到图文相契合,同时并配有超过12000字的图注说明,更加便于读者深入理解原文内容和相关常识。

作为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的学习入门书,本书既不失为一部分量沉重的专门学术著作,同时也能满足广大普通魏晋南北朝历史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其清通简要的特点,决定了其既能阳春白雪,亦能下里巴人,使学习与研究兼得。放眼同类优秀图书,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和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失之于繁,不便于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和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作为后出著作,一则失之于简,不便作为研究用书,二则诸多问题仍然未脱陈氏影响。总之,新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实可视为“稀世之珍”,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不可缺少的必读书之一。

鉴于本书内容品质和以往阅读经验,本书不仅适合具有一定历史学基础(历史学本科及以上学力)的学生和老师进行阅读和研究,也适合乐于学习勇于挑战的广大历史爱好者和陈寅恪景仰者阅读和学习。

陈寅恪,江西修水(义宁州)人,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到残酷折磨,1969年10月7日逝世于广州。

目录;第一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蜀、吴) 3
第一节 魏晋统治者社会阶级的区别 3
第二节 司马氏的夺权斗争 12
第三节 西晋政治社会的特征 39
第四节 附论蜀、吴 22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27
第一节 从州郡领兵到罢州郡兵 28
第二节 分封诸王 33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39
附“格义” 52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55
第一节 赵王伦废立 56
第二节 东莱刘伯根、王弥起兵 59
第三节 张昌起兵 61
第四节 李特起兵 63
第五篇 徙戎问题 65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73
第一节 五胡次序 74
第二节 羯 族 76
第三节 氐 族 79
第四节 鲜 卑(释黄须鲜卑奴与白虏) 81
第五节 卢水胡 87
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89
第一节 胡族的汉化 90
第二节 胡汉分治 97
第八篇 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 301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三个方向 ——东北、西北与南方 102
第二节 北方胡族统治者的徙民与人民的屯聚问题(坞壁及桃花源) 113
第九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325
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137
第十一篇 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147
第十二篇 梁陈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163
第一节 梁建业、江陵两大士族集团的灭亡 164
第二节 陈与南方蛮族 171
第十三篇 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级转变的关系 179
第十四篇 南北对立形势分析 187
第一节 北强南弱之形势 188
第二节 北朝不能过早统一南北的原因(附淝水之战) 192
第三节 南朝北伐何以不能成功 197
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汉化(崔浩问题) 201
第十六篇 北魏后期的汉化(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211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附魏齐之兵) 221
第一节 六镇含义及北魏的设防问题 222
第二节 北魏的兵 225
第三节 六镇起兵的原因 229
第四节 六镇兵的转手,北齐的建立 233
第五节 北齐的兵 237
第六节 杨隋、李唐非出自六镇 240
第十八篇 北齐的鲜卑化及西胡化 243
第一节 北齐的鲜卑化 244
第二节 北齐的西胡化 248
第十九篇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附乡兵) 251
第一节 北周统治者宇文氏之由来252
第二节 东西魏的形势,府兵制的创立254
第三节 关陇本位政策与关陇集团的形成258
第四节 周武帝、隋文帝对府兵制度的改革 267
第二十篇 南北社会的差异与学术的沟通 271
第一节 南北社会的差异 272
第二节 南北学术的沟通 276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 283
第一节 佛教之于中国(夷夏之辨) 284
第二节 佛教之与道教 290
第三节 佛教之于四声 300
附录:三国两晋南北朝世系表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