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
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

為何「伊斯蘭」可以憑著宗教原理開創帝國?重新質問今日對伊斯蘭「以武力傳教」的印象。在文明的空白地帶、七世紀的阿拉伯半島誕生的伊斯蘭,究竟如何做到融合多民族與異教徒的統治政策?因為「九一一事件」而廣為人知的「吉哈德」(Jihad),長期以來一直被中文世界翻譯為「聖戰」,從而把伊斯蘭和恐怖主義密切聯繫在一起。然而隨著近年來台灣相關伊斯蘭書籍的出版,「吉哈德」的意思並不等

去帝國
去帝國

1994年,總統李登輝提出南向政策,許多重要的知識分子,從理論、歷史或自然等面向,著文為「南進」背書。學者陳光興由此感受到台灣思想及學術界的局限:在這塊被日本殖民五十年的土地上,大多數人竟閃爍著相同的帝國主義慾望。由此出發,美國學術訓練出身的他,開始將視角轉向亞洲,檢視同樣遭受殖民歷史的地區,是否也產生相同的思想局限。在十餘年闖蕩亞洲的思想實踐中,陳光興指出幾個曾經影響亞洲的重大歷

符號帝國
符號帝國

當欲望跌進一條死巷,東京打開了千百個出口。一九七○年,巴特宣稱日本將是符號產製與消費的終極國度。如今,將此書置於日本戰後重新崛起、各類商品風行全球的脈絡,會發現巴特或許無心插柳,卻極為精準地預言了日本當代文化經濟的核心構成:操作符號、製造意義、深植人心。這對與日本有著深刻複雜關係的我們來說,正是重新探究日本有別於歐美、「另類現代性」的一個閱讀起點。

邊疆與帝國之間
邊疆與帝國之間

「邊境社會」是一個被集體建構出來的概念。歷史上的中國政治,建立了一套以華夏為中心的天下觀,透過朝貢與土司羈縻的方式,來維持其與邊緣四夷的政治秩序。「華夏中心」形塑「典範歷史」的框架,相對於「中心」而存在的「邊境」,被政治制度、官僚體系、特定的文明意識形態與文化架構,塑造成一個在地理、政治、權力與文化層面的邊陲地位。連瑞枝在《邊疆與帝國之間:明朝統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

基地帝國
基地帝國

美國所擁有的海外基地居全球之冠,美國滿足了嗎?800個海外基地,是全球安全的保障亦或是障礙?作者要揭開美軍基地的神秘面紗,它們不僅是美國利益的代表,也是罪犯、不公義、社會問題的代名詞。★華盛頓郵報年度暢銷書二戰前,美軍在全球租借、建立軍事基地。二戰後,美軍基地遍佈全球。從此以後就沒有再離開了。冷戰結束了,美軍並沒有如大家所願地關閉全球的海外基地。反而

帝國暮色
帝國暮色

十九世紀中葉清道光年間,中英之間因為走私鴉片和貿易問題開戰,史稱「鴉片戰爭」。這場百餘年前的衝突,在中西雙方的歷史想像中都占有獨特地位。對中國來說,鴉片戰爭代表的是帝制中國最後一個盛世的結束、「百年恥辱」的開端,在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威脅下,淪為半殖民地。對西方而言,戰爭是因中國閉關自守、只准西洋商人在廣州一地通商而起,象徵著中國冥頑落後、莫名抗拒自由貿易。事實遠比這些簡化的想像複雜太多。

帝國、氣象、科學家
帝國、氣象、科學家

【楊照選書】【洪廣冀/范玫芳專文導讀】【王寶貫/郭鴻基/陳恒安專業推薦】科學史博物誌最高榮譽「輝瑞獎」二〇一九年得獎作品【氣候科學研究,及時之作】【重構人類理解世界的尺度】透過哈布斯堡王朝科學家之眼,我們將首度看見「某地的天氣變化與整個地球大氣流動之間相連結」的研究典範。本書將哈布斯堡王朝的氣候學與晚期奧地利帝國的政治和藝術實驗相聯繫,敘說一段在全球化早期,人們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