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
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

中国古代羁縻政策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边民族所采取的传统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对传统羁縻政策含义的界定和形成根源的分析基础上,以中国古代颇具典型性的强大封建统一王朝汉、唐、清三代为例,详细和深入地论述了传统羁縻政策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作用,努力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政策系统的演变过程及历史规律。作者指出,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相对应,大体经历了一个形式、发展、完善

1901—190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
1901—190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

摩尔阐明了1901—1909年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复杂的历史和演变。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大量援引档案资料,同时注意到重要国际事件和国内挑战对美国制定亚洲政策目标的影响。他认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在亚洲追求的是被动而非主动的外交政策目标。鉴于当时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有限,罗斯福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捍卫平等的在华贸易机会,同时在口头上承诺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认识到日本在中国的利益后,罗斯福政府调整了门户开放政

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
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

《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源自现代社会政策理论的创始人蒂特马斯教授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一门导论课程,其中的十章即十堂课的教学讲稿。作为社会政策领域的开山之作,《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涵盖了蒂特马斯的学术精华,既像一般导论图书一样深入浅出,又具出色学术著作的深刻透彻。在书中,蒂特马斯论述了社会福利的主要话题,如权力与决策、福利的支付、社会控制、职业的定位,并解答了理解社会政策理论的关键问题:什么是社会政策

公共选择与政策变迁
公共选择与政策变迁

梅里利·S.格林德尔和约翰·W.托马斯的这本《公共选择与政策变迁》是政策变迁研究方面的有影响的著作。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到20世纪80年代,在有关促进发展的政策中,把政策重心的基础看作是刺激和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观念已经广为接受。然而,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这样的政策能够替代那些已经存在的政策的过程。”作者力图解释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改革政策的选择和变迁过程,他们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官员在变

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本书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切入美国对外政策,通过历史的考察和政策过程的分析来研究意识形态对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的影响。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在中国学术界第一次对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及其对美中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当代美国外交和美国对华政策的意识形态基础;纠正和弥补主导当前中国人(包括学者、官员和民众)观察和研究美国外交和对华政策的现实主义范式的偏颇与不足,为观察美国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这是一部关于国际关系研究的专著,有助于读者理解美国的全球战略如何一步步陷入今天的道德深谷。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自一战前后从伍德罗•威尔逊至今美国总统外交政策的演变轨迹,重点聚焦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的14位美国总统,以道德推理的三个维度(意图、手段和后果)作为方法论,研究道德在美国历任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发挥的作用,并为评判美国未来的总统提供了参考标准。[美]约瑟夫•奈(Josep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ISBN:9787208086920,作者:(美)米尔斯海默,(美)沃尔特著,王传兴译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杰出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本书是由著名学者甘阳教授编选的韦伯学术演讲集,辑录了韦伯早期的四篇主要论作,是为以往韦伯研究所忽视,现今则受到学界特别重视的文本,主要目的在于以较小的篇幅反映其学术第一阶段的基本旨趣和主要关怀。韦伯在此阶段思考的中心问题,乃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引发,即德国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困境。全书很好地展现了韦伯在这一阶段转向经济学研究的时代背景、问题意识和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