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东北疆域研究
明代东北疆域研究

明代东北疆域,是中国疆域不可分之一隅;明代东北各族,是中华民族亘古同室之一员。《明代东北疆域研究》详尽、全面、系统地研究有明一代东北疆域问题,史料丰赡,文图并茂,时有见地与创意,是一部追求真知、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研究丛书:明代东北疆域研究》从明代东北疆域理论、辖治体制、卫所建置、明卫所与清(后金)噶珊关系、优秀传统文化在疆域建置中的坚稳作用与价值,以及藉以28枚卫印

长治观音堂明代彩塑
长治观音堂明代彩塑

长治观音堂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筑,规模不大,布局精巧。坐东向西,两进院落,有山门(戏楼)、天王殿、香亭、观音殿和钟鼓楼、南北配殿。寺内古柏高耸入云,殿内珍藏彩塑500余尊,大的高约两米,小的仅数厘米,大者为圆塑,小者为悬塑。无论大小,都是美轮美奂,令观者意出望外。翻阅《长治观音堂明代彩塑》,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文内着重介绍彩塑,详细介绍了佛、道、儒人物的身份、典故、源流、组合,顺便对塑像的位置、布局和

压抑与躁动——明代文学论集
压抑与躁动——明代文学论集

本书共收论文21篇,是作者长期从事明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主要内容是探讨明代诗文发展史、明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潮,兼及明代戏曲小说。相关论文对明代文学发展过程的主要环节,如元末明初文学思潮的变迁、台阁体、景泰至弘治中期的文学思潮、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晚明浪漫文学思潮等,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廖可斌,男,1961年12月生,汉族,湖南省安乡县人。1989年在杭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

明代衛所的歸附軍政研究
明代衛所的歸附軍政研究

元明易代下蒙古異族遺落中土。新建立的明朝又是如何處理蒙元多元民族秩序的崩潰?本書透過「山後人」這一歸附軍士的身分,剖析明朝如何透過衛所安置從元末到明前期歸附的北平移民、前元軍民、迤北達子,並剖析他們於明前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角色。同時考察明初錦衣衞中的暹羅、爪哇、交趾等外國人,從而反映明朝是如何透過衛所軍制吸納多元族群。郭嘉輝,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

明代宫廷女性史
明代宫廷女性史

《明代宫廷史研究丛书:明代宫廷女性史》主要论述宫廷女性群体的构成、角色定位和生活状态三部分内容。三部分均以时间为线索,按照皇后、妃嫔、女官和下层宫人的等级秩序来安排章节内容,既分析制度、角色和生活的历时性特征,又尽可能挖掘它们在明朝277年的因循与变化。

明代的社会与国家
明代的社会与国家

《明代的社会与国家》讲述了:明朝(1368-1644)是一个商业扩张、文化革新的时代,它因此也形成了延续至今天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本卓尔不群的著作中,一位杰出的中国史研究学者重新省视了国家、社会之闻的关系。与之前学术界总是强调国家具有强大的支配力不同,作者认为,正是社会领域内对商业关系、社会网络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所作的极端反应,才导出了明朝稳定而动态的国家体制。这本充满想象力的学术反思之作,

明代广东寺观田产研究
明代广东寺观田产研究

本书探讨明代广东寺观田产(以佛寺田产为主)的赋役政策、土地规模、田产性质以及与地方社会转变的关系。其重点有三:其一是对明代广东,尤其是资料较为丰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寺观田产的赋役变迁及田土规模进行系统性、长时段的研究。其二是从地方官府、儒家士大夫与佛教的互动角度来探讨广东地区的社会变迁。其三是跳出宗教史及思想史角度来考察寺观田产的变迁对广东地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任建敏,广东茂名人,20

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研究
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研究

《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研究/汉藏佛学研究丛书》为“汉藏佛学研究丛书”第13种。明代前期北京印、藏佛教兴盛,在北京形成了一个“西域僧团”,该僧团之中除了藏人、汉人之外,还有不少来自印度、安南的僧人,他们追随大慈法王、智光、班丹扎释等高僧大德,以大慈恩寺、大能仁寺、大隆善寺等皇家寺院为依托,积极弘扬藏传佛教。现存大量明代汉文密教文献也印证了明代北京藏传佛教以三大高僧为主导,以三大寺院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基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将明代国家权力结构看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将特定时期因为“阴差阳错”而发生的后来被证明是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推动这些事件发生、发展并且对国家权力关系产生影响的个人行为、群体行为纳入研究视野。目的是动态地揭示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以便客观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制度的一些本质特征。方志远,祖籍安徽休宁,1950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