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之学与两宋文学
经史之学与两宋文学

本书共十二章,主要从三个层面探讨了经学与文学之间的关联互动:一将道学相表里的各种价值判断和审美追求,及所蕴涵的时代精神自由和人格自觉,纳入文学思想史考察的范畴。二分析了道学兴盛对诗文创作产生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辨正看待当代文人重学问、重议论的倾向对文学创作的利弊得失。三具体分析了经学研究制约或影响诗文创作的因人而异的内在途径,如范仲淹、欧阳修、尹洙、司马光“君子以同而异”的微妙分合,以及“程、朱”

压抑与躁动——明代文学论集
压抑与躁动——明代文学论集

本书共收论文21篇,是作者长期从事明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主要内容是探讨明代诗文发展史、明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潮,兼及明代戏曲小说。相关论文对明代文学发展过程的主要环节,如元末明初文学思潮的变迁、台阁体、景泰至弘治中期的文学思潮、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晚明浪漫文学思潮等,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廖可斌,男,1961年12月生,汉族,湖南省安乡县人。1989年在杭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

电影编剧学习-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点评集
电影编剧学习-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点评集

《电影编剧学习: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点评集》是北京电影学院建院以来的第一本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点评集。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建院以来学生的剧本面对社会的首次亮相。在这本剧作点评集中,编者从近两届的研究生毕业剧本中选出了六个代表了目前北京电影学院教学成果和毕业生水平的剧本。

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
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

《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苏联电影与俄苏文学:历史考察与现象述评”,是对苏联电影发展进程与俄苏文学的关系所进行的宏观、时序性的考察尝试,力图勾勒出明晰、扼要的历史脉络。第二部分为“苏联电影中的俄苏文学经典”,是对某些俄苏经典文学作品的银幕改编以及苏联电影创作中出现过的与文学密切相关的现象的具体分析和研究,尝试总结其所代表的特定历史时期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经验和教训。第

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
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

城市与文学的关系,向来如缠枝绕藤,密不可分。城市孕养文学,文学又成就城市。当上海独特的城市精神叠加张爱玲的惊世才情,两相邂逅便谱写成一段传奇。1920年,张爱玲与上海相遇。她出生在上海苏州河南岸的一幢老宅里,家族历史将她带到了上海都市的起点,河畔之地不仅是她的开始,整个近现代上海亦从这里发源。在这座城里,她写下上海人的故事,也写别处的故事给上海人;她在普通人中寻找着传奇,也将自己这

天文学家的女巫案
天文学家的女巫案

《天文学家的女巫案》从多角度展示了伟大科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1615年,当天文学家开普勒正值事业的高峰时,其寡居已久的母亲卡塔琳娜被当地政府指控为女巫,开普勒为此特地回到故乡符腾堡为母亲展开长达6年的辩护。《天文学家的女巫案》作者尤林卡·罗布莱克不仅仅叙述了开普勒的生活及其家庭,更通过局部地区的一桩案件和详实的史料,以崭新的视角展现了400年前欧洲复杂深刻的宗教变革和风

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
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

《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共分三部:第一部是《劝思考书》,作者是圣伯尔拿,译者为汤清。第二部是《灵花》,作者是圣弗兰西斯。暂缺。第三部是《遵主圣范》,作者是肯培的多马。《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收入的这些基督教灵修名著,正像艺术上的杰作一样,都有一种极具个性的和极为独特的方案,把它们在其他地域和时代的气象中牢牢规定了。可是,就在这种独特性的表演中,未曾不亦含有普遍性的音节,奏给一切时代的人们听来觉

文学史叙述的“政治学”
文学史叙述的“政治学”

本书共收录洪子诚的两篇论文及一篇访谈,鲜明地体现了洪子诚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显现出他近些年研究兴趣的转向。第一篇论文《死亡与重生?——当代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延续了洪子诚此前开展的“阅读史”系列研究,选择了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作为考察对象。第二篇论文《红、黄、蓝:色彩的“政治学”——1958年北京大学1955级<中国文学史>的编写》是洪子诚对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学生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