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艺术
古典艺术

全书分两部分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第一部分为作品研究,分别介绍、赏析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和这些大师前辈们的作品;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描述了文艺复兴古典风格所具有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绘画形式的特征。沃尔夫林研究艺术的方法的特点在于技术、理性和情感的完美结合,字里行间充满灵感的火花。他的语言极具洞察力,从形式上解释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与雕塑,而基本不涉及题材的意义或决定创作过程的其他

蔡志忠古典漫画(全八册)
蔡志忠古典漫画(全八册)

这套书是蔡志忠历年来所画的古典漫画的总汇,包括孔、孟、老、庄、列子、孙子、韩非子诸家之说,大学、中庸、论语,史记、六朝怪谈、世说新语,唐诗宋词,聊斋志异、菜根谭等等。蔡志忠,台湾彰化人。一九四八年二月出生,十五岁开始从事漫画创作,当兵退伍后进入光启社从事电视美术指导工作。一九七六年成立龙卡通公司,拍摄《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电影,曾获一九八一年金马奖最佳卡通卡奖。一九八三年开始

基督教与古典文化
基督教与古典文化

基督教与古典文化是思想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的相遇在四世纪达到了顶峰,这种相遇主要体现在巴西尔、纳西盎的格列高利、尼撒的格列高利和玛克琳娜这四位卡帕多西亚基督教思想家的著作中。作者考查了他们著作中基督教与希腊主义的碰撞和融合,阐明了他们如何从基督教启示的角度重塑了古典世界的思想传统。耶罗斯拉夫•帕利坎(JaroslavPelikan),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著名的历史神学

被创造的古典:经典建构.国民国家.日本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文库.第三辑)
被创造的古典:经典建构.国民国家.日本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文库.第三辑)

《被创造的古典:经典建构·国民国家·日本文学》以中文译本加中文导读的形式出版,它所收录的各篇论文聚焦于日本文学中对象文本的经典化过程,既关注对象文本各自曾经拥有的意义、过程等各不相同的某种古典化的历史,更探究文本的经典建构过程与近代国民国家“日本”的建构过程相互之间的关系。各篇的论述不拘以时间为横轴或纵轴,围绕今天称之为“日本古典”的文本群,考察论证的不仅是文本的不同接

穿T恤听古典音乐
穿T恤听古典音乐

《穿T恤听古典音乐》由田艺苗同名系列讲座的十七篇演讲稿整理而成。从怎么听古典音乐,到古典音乐的礼仪、知识、背后的故事,既有针对音乐作品的评论,也生动刻画了音乐家的个性和生活。听古典音乐,穿什么并不要紧。你可以穿T恤、穿牛仔、穿西装、穿睡袍……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奢侈品,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需附庸风雅,艺术本身就是为了质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缛节而生。田艺苗,音乐作家,作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6版)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6版)

长销不衰的社会学理论经典教材社会学专业必备参考书中文版首次出版◎内容简介本书是畅销美国的社会学理论经典教材。自1992年出版以来,已修订至第6版,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广泛采用。作者将其在社会学专业领域所拥有的多年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相结合,摆脱了枯燥理论的简单叙述。内容全面系统,通俗易懂且简明扼要。不仅涵盖古典社会学家和早期女性社会学家的理论,而且也将米德、舒茨和

古典时代疯狂史
古典时代疯狂史

通常说来,中文世界在学术翻译方面是比英语世界落后的,但偶尔有一两本书的译介,中文世界要比英语世界强一些,《古典时代疯狂史》的译介就属于这种情况。《古典时代疯狂史》有一个英文缩写本叫《疯癫与文明》,1999年就有了中文译本。但《疯癫与文明》是很有问题的,将法文原著的许多精微之处都删去了,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普及读物。目前,英语世界还在使用着这个有问题的缩写本,而中文世界则很幸运地有了林志明先生比较可

企鹅欧洲史·古典欧洲的诞生
企鹅欧洲史·古典欧洲的诞生

今天的欧洲议会门前立着一座欧罗巴的雕像,那是21世纪初克里特岛居民的捐赠,意在彰显小岛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毕竟,欧洲得名于传说被宙斯带到克里特岛的欧罗巴,米诺斯文明则得名于她的儿子。然而,欧罗巴神话成为欧洲象征,是19世纪的事;在希腊先民眼中,米诺斯也并非原始文明的创始人。我们对古典世界、对西方文明源头的认知,既源于过往,也出自当下。驱动古典世界向前发展的,不是我们对他们历史的了解,而是先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美国传奇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被后世称为“诗歌界的梵高”!她生前只发表过七首诗,却成为美国文学的佼佼者;她一生闭门不出,却将孤独写成世间最美的诗。《西方正典》作者、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赞誉她为“自但丁以来,除了莎士比亚以外,最具原创性的诗人”。哈佛大学出版社正式授权,托马斯·约翰逊教授精选64首经典诗作,堪称权威。华语世界经典译本,中英双语,长文解析。研究专家赖杰威、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

本书是对中国古典诗学若干基本概念和命题的研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资料的运用都基于作者多年研究诗歌史和诗学文献的积累。其中有些问题,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涉及;有些虽被谈得很多,但作者提出问题的角度和结论仍能自出新意,成一家之言。初版问世后,学界多有征引、发挥,有些篇章曾引起讨论和商榷。这次再版,新增了作者近年撰写的《境·境界·意境》、《以高行卑》两篇,并对原先各篇作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修订,但未改动最初

古典诗的现代性
古典诗的现代性

“用一把欧美名牌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然而,作者却“想拿西方诗学的试纸,来检测一下中国古典诗的化学成分”。本书以现代诗学的观点对中国古典诗词加以重读、复述与解释,论证了自南朝文学起,经唐诗里的杜甫、李贺、李商隐,到宋词中的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已然形成了一个有别于连贯叙述及说教倾向的独特传统,体现出文学精神的“颓加荡”、艺术理念的“讹而新”,语言形式的“断续性”、“互文性”。而这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本书在新文化史的研究路径上力图描述和复原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建构过程。所谓中国早期古典诗歌,大致是指汉魏时期来源不能确定的、共享的诗歌创作实践,主要集中于五言诗,这一诗歌共有一些主题、话题、描写的顺序、描写的公式和一系列语言习惯,它包括一大部分无名氏乐府。作者认为,一般文学史上对汉魏诗的权威而稳定的叙事实际上是齐梁时期在对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复制”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并非古典诗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