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与康乾政治
言官与康乾政治

1644年,一个拥有强健体魄的民族开始了纵马弯弓的时代,以儒家功利观所追求的“大一统”而言,清代是值得骄傲的。然而,通过言官所表征的士大夫的心路历程时,确有一种悲凉而又悲哀的强烈感觉。本书将视点对准在官僚大臣身上,通过对这一时期言官身世沉浮的展现,详细解读了这个既振奋也悲哀的“戮心”的朝代。雍正对理学名臣的迫害,乾隆厉禁讲学,丑化道学先生的种种行径,如此种种,都在摧折士大夫以道自重、傲视王侯的精神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严耕望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研究,著有《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等多部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专著及论文,唯未及著就一部完整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实乃学术界之憾事。本书原稿虽为严耕望先生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的授课提纲,然已足见严先生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思考与研究,亦是严先生惟一一部完整论述中国从上古至清代政治制度的专著。其重要不言而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容简介:一九五二年春,钱穆先生应邀,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进行了五次讲演。先生根据讲义整理而成《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钱穆(1895-1990年),字

明前期政治生态与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
明前期政治生态与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

本书研究明前期政治生态与士大夫主体意识。分析明前期政治制度和权力体系生成确立与发展演变的动态轨迹,解读明前期士大夫的自我认同和主体意识。“明前期”作为本研究的时间界定,大致始于元明之际,止于“南宫复辟”。全书重点解析明前期百年历史中士大夫主导的政治变革,探究诸多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背后的理学文化动因。

儒学、数术与政治
儒学、数术与政治

古代中国,“灾异”往往被认为是上天对人事的预兆或谴告,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本书追溯灾异理论的思想和技术渊源,探究儒学灾异论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其与数术和政治的关系,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学术“学理”和“实用”两种取向之间的矛盾。灾异论的“学理取向”导致丧失立场的技术化,消解“天”的权威,最终自我否定;而“实用取向”同样会偏离儒家之“道”,为权力所左右。灾异的政治文化史,折射出中国古代学术面对集

十八世纪的中国政治
十八世纪的中国政治

从康熙帝晚年,经雍正朝,直到乾隆帝去世,祖孙三代皇帝的统治跨越了整个18世纪。这100年间,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经过持续变革的重构,以皇帝为核心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高度强化并渐臻完备。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内在矛盾演变、满洲传统文化政治取向及国内外形势日趋严峻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与皇权扩张、国家治理效能强大相同步,18世纪中叶清朝的国势达到了为外域瞩目、乾隆帝自诩的“全盛”。18世纪清朝国家政治体制组

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田余庆,1924年,湖南湘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