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颂歌
个体的颂歌

15世纪初,在欧洲发生了一场艺术革命,个体进入图像,肖像画作为一种艺术体裁诞生。参与这一运动的画家均出自佛兰德斯地区,其作品因而被统称为“佛拉芒艺术”。在这一时期,画家真正关心的不再是《圣经》里那些被神圣化的人物与事件,而是当我们走出家门每天都会碰到的“普通人”,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个体的时代。托多罗夫把这场精神革命置于图像的历史之中,重建了这些绘画创作的神学、哲学和社会背景,并以新绘画的先驱

日常生活颂歌
日常生活颂歌

17世纪的荷兰绘画作为西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来受到包括黑格尔在内的西方学者的关注。托多罗夫在《日常生活颂歌》里评述了荷兰风俗画所产生的独特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有关17世纪荷兰绘画的几种主要阐释模式,并分析了其文化与伦理的内涵。茨维坦•托多罗夫,1939年出生于保加利亚的索菲亚,1963年移居法国。自1968年起成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研究员。托多罗夫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为六弦琴而作·影子的颂歌
为六弦琴而作·影子的颂歌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西班牙语文学大师。一八九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少年时随家人旅居欧洲。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随笔集《探讨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逐步奠定在阿根廷文坛的地位。代表诗集《圣马丁

颂歌
颂歌

一匹马驹降生在青铜色的枝叶下。一个男人把这些苦涩的浆果捧放在我们手中。异乡人。他曾路过。现在从一株青铜色的树里传出喧响。沥青与玫瑰,歌的献礼,室内响起雷鸣与笛声!啊!我们一路上是多么自在。啊!今年发生了这么多的故事。还有风尘仆仆要踏遍人寰的异乡人!……“向你致礼,我的女儿,你穿着最俏丽的年华之袍。”——圣-琼·佩斯《远征》立意的高翔与丰沛的想象,使他的诗成为这个时代洞穿世事的反光。

日常生活颂歌
日常生活颂歌

阅读周作人,是为了生活。像周作人一样恬淡平和去生活。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周作人说应该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在他看来,生活中无用的装点,愈精炼愈好。在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谈不关紧要的天,是颇愉快的事。《日常生活颂歌》是周作人闲适文风小

狄奥尼索斯颂歌
狄奥尼索斯颂歌

《狄奥尼索斯颂歌》(Dionysos-Dithyramben)收入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第6卷,是尼采作品中比较罕见的抒情诗集。也是尼采精神崩溃的前几天,亲手编定的最后一部文稿,令尼采忧虑的是某种“世纪之交”的症状再次来临,继宗教改革和“思想界的平民主义”之后,“现代性”旗号下前呼后拥的文化“世界主义”大有把知识界弄成“五光十色印象”大卖场的危险。现代人对“真理”的理解离希腊人奠定的基础已经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