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现代性
流动的现代性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1925—2017),当代西方著名社会理论家之一。出生于波兰的一个犹太家庭,1954年起在波兰华沙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系任教,1968年被反犹主义者逐出波兰,1972年起任教于英国利兹大学,1990年被授予雅马尔费奖(AmalfiPrize),1998年被授予阿多尔诺奖(TheodorW.AdornoPrize),著有《现代性与大屠杀》《流动的

流动的博物馆
流动的博物馆

本书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后博物馆”概念与今天的“泛博物馆”现象为背景,主要关注博物馆展览在今天发展中的两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叙事性的增强以及与世俗社会的交融关系,而论述的重点则集中在与这两种变化相适应的展览叙事的结构与形态上。该书共有八章,以通俗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向读者介绍分析了博物馆在形态、功能、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并以专业理论为支撑,探索当代与未来博物馆多元的可能性。李德庚

流动的现代性
流动的现代性

本书中鲍曼提出“流动的现代性”(liquidmodernity)概念,从不同侧面重写人类的生存境况。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浪潮下,一方面,资本和移民如潮水般涌入了劳动力紧缺、福利制度健全的西方国家,给西方既定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带来异质性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反全球化的浪潮也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书可谓是研究现代性和当代社会学理论必读书目,作者创造性地提出流动的概念,将物理概念用于社会研究,

性别是流动的吗?
性别是流动的吗?

性别是流动的吗?美国GoldieBlox玩具公司生产了性别中立的玩具,试图挑战人们对儿童玩具的性别刻板印象。为避免对同性恋家长的歧视,法国议会已决定将“母亲”和“父亲”这两个词从教育系统的官方文件中去除。英国地铁与加拿大航空公司取消了“女士们先生们”的广播开头,改用“大家好”,以推广性别中立,传统的二元的男女性别角色在如今还有效吗?为什么有人的生理性别和性别认知不一致?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52年,《老人与海》问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

“如果你在年轻时有幸生活于巴黎,那无论你在哪里度过余生,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这本带有海明威鲜明个人风格的书里,他叙写早年巴黎的人与事,写他在丁香园写作,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在塞纳河边散步,经过卢浮宫、先贤祠、卢森堡公园……和庞德、乔伊斯、菲茨杰拉德夫妇、斯泰因小姐、西尔维娅·比奇、福特·麦多克斯·福特们的交往……阅读、聚会、赛马、饮酒、美食、滑雪、拳击、猫……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关于巴黎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不计其数,海明威笔下这席“流动的盛宴”或许是其中最令人流连、唏嘘的。1920年代,海明威偕新婚妻子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本书记录的正是这段旅居记忆。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三十多年以后,换句话说,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作者和读者都只是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那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

首次收录海明威两万字遗稿,作家刘子超的全新译本,52张怀旧图片重新诠释巴黎,还原一个鲜明浪漫的爵士年代。《流动的盛宴》为海明威回忆他于1920年代在巴黎的生活。其中穿插着巴黎文学、艺术圈诸多名流的轶事,包括格特鲁德·斯泰因、埃兹拉·庞德、詹姆斯·乔伊斯和菲茨杰拉德等人。书中海明威也毫不客气地对他们作出了极具个人风格的评断。虽然作者坦白因回忆中的事情年代甚远,本书中一些事件可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