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
眨眼之间

本书汇集了著名剪辑师沃尔特·默奇极具创造性的、多层面的思考,可以说这对过去的剪辑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开篇他便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从这里开始,默奇带领读者进入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贯穿其间的既有美学上的追求也有实际操作上的考量。他对很多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剪辑时、做梦时、现实生活中影像的连贯性与非连贯性,判断好剪辑的标准,眨眼的动作既类似于剪辑时的画面切换

律制与礼制之间
律制与礼制之间

本书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分十五个专题细致考察脱胎于古印度文明的“律制”与中国本土的“礼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仔细梳理两者相互冲突、碰撞、协调、融合的客观史实,深刻揭示佛教戒律中国化的进程、特点、经验和规律。通过研究“律制”与“礼制”关系,作者从一个侧面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勾勒中国文化自身丰富繁荣、博大精深的曲折道路和精彩过程。同时,本书也努力通过这种基础性的

历史与宗教之间
历史与宗教之间

《历史与宗教之间/人文书系》收集了蒲慕州曾在不同期刊、书籍中发表的历史学研究短文。书中收集了大量珍贵史料,并认真检讨材料的真实性,讨论材料的限制,充分反映了作者在研究中的关注重心。对于作者蒲慕州而言,《历史与宗教之间/人文书系》是个人学思历程的记录;而对于学界而言,则是一个世代中学术潮流的一些具体反映。作者呈现了极具开放性的观点和态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自主的理解空间。蒲慕州,教授,美国

唐宋之间的国家与祠祀
唐宋之间的国家与祠祀

本书从唐代地方官府的祭祀活动入手,勾勒出两者关系原来的历史面貌。由于唐代中央朝廷鲜少涉入各地祠祀西洋,此时国家和祠祀信仰的关系主要系于地方官府层级的祠祀活动。其次勾勒出地方官府祠祀活动的梗概,并试图说明这些活动是地方“惯习”的表现。最后讲述朝廷大幅以封神措施介入地方社会,并开始正面处理常民祠祀信仰活动。楊俊峰,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對新知充滿好奇心,主要研究重心在唐、宋兩代的歷史,已發表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哈贝马斯,生于1928年,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1961-1964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964-1967年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研究所所长,1971-1983年任德国普朗克研究院科技世界生活条件研究所所长,1983-1994年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授,1994年退休。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重要的理论

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
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

◆民主制在哲学领域的地位到底如何?如何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赌注?如何处理当代政治与否定的危机?◆当代欧陆学界“新共产主义”领军人物多方位解读哲学与政治的未来以及两者的神秘关系···【内容简介】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几篇文章的合集,其中《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是其于2010年在巴黎举行的“阿兰·巴迪欧日”期间所做的报告;另两篇文章《士兵的形象》和《政治:一种非表达性的

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
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

本书主要反映了市场社会主义的两位赞同者的两位反对者之间的争论和各自的观点。参与争论的这四位学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均反参市场资本主义,提倡建立一种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市场经济是否应当成为资本主义替代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奥尔曼所指出的:“这一争论的参加者都极度反感资本主义,并都同样强烈地为共产主义所吸引,但在需要哪种社会主义带来一个到另一个的转变这一问题上存在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本书从中国王朝时期户籍赋役制度在地方社会实施过程入手,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作者认为,户籍制度是中国王朝时期国家统治与社会整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明清时期的里甲制由以人丁事产构成的家庭为核心衍变为以田地赋税为核心的户籍系统,建立在一条鞭法下财政白银化和赋税定额化基础上的这一深刻转变,同地方基层社会发生的变迁过程互动,从而确立起一种新的“国家—社会”体制。

德礼之间
德礼之间

围绕着“德”,透过“德礼之间”的角度与视野,追溯并阐明了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首先,本书以斩截的方式,明确了前轴心/前诸子时期思想史的主题就是“德”。其次,鉴于德礼之间的关系是某种依存关系,而礼的范畴又广泛涉及政治社会文化信仰诸方面,因此本书着重从制度与思想相互建构的角度,阐明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再次,本书的主要特点是论述了“德”所涉及的广泛论题,通过关键细节,从德礼之间“虚实相生”,揭示了前诸子

虚实之间
虚实之间

《虚实之间》对20世纪50年代(及前后)在中国大陆暴发的一些较大规模的谣言现象作了深入剖析。这些谣言包括“毛人水怪”谣言、“割蛋”谣言、“仙水”“神药”谣言以及投毒的谣言。作者李若建指出,谣言是社会环境投射的影子。谣言也与民众的集体记忆紧密相关。“谣言往往是在把真实成分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出现了位置错配”。作者认为,制止谣言最根本的方法是信息的公开、真实、及时。《虚实之间》在今天仍然具有启迪和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