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儒家
最后的儒家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艾恺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海内外首部研究梁漱溟的专著。本书深入考察了梁漱溟的成长背景、思想发展轨迹、重要社会活动,并将之置于世界性反现代化思潮的大背景下予以解读,是了解梁漱溟、透视梁漱溟所处时代的好著作。艾恺(GuyS.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南京十年的

人伦、耻感与关系向度——儒家的社会学研究
人伦、耻感与关系向度——儒家的社会学研究

儒家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话题,近代以来又成为哲学、思想史、伦理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内容。社会学对儒家的关注,在中国学术界应归功于潘光旦,他偏重社会思想方面的阐述;在西方学术界则以韦伯的研究尤为著名。本书的所有研究均基于对社会学本土化之思考,即坚持儒家的社会学研究既不走回国学,也不套用西方学术话语进行言说,亦不囿于思想史或历史领域,而是以社会学的视角,对儒家内含之社会理论性问题和实践性问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

《儒家哲学讲演录》(四卷本)是张祥龙先生关于儒家哲学史四次讲座稿的汇总,即:1.《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2.《从〈春秋〉到荀子》3.《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4.《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在这一系列讲座中,张祥龙先生以现象学的方式对从先秦到晚明的儒家哲学发展历程做了系统的重新阐释,既是现象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创造性再阐释,开启了中国古典哲学进入现代哲学话语的

儒家修身之门径
儒家修身之门径

本书为一代儒学大家梁漱溟集合他最为折服的两位儒家学者——伍庸伯、严立三,共同对儒学学论述精深见解,希望以最切近平妥之儒家功夫道路昭示后学。在深入解读《礼记·大学篇》的同时,结合当时现实状况,进行阐发与联系,因此对当代有志于儒家修身之人依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年逾九十,全面校订本书,并在巴蜀书社1987年版《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的基础上全面审读修订,并撰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