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法兰克学派的边缘人瓦尔特·本雅明的艺术论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一种有些奇怪的境地:饱受读解、屡被援引却依然面目暖昧,意旨难索;他对摄影、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探讨莫不如此。这一情况本身正是作者思想魅力的最强力证明。《摄影小史》谈摄影而意在历史社会,《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似乐观而实冷峻,至今仍值得我们体会深思。也许,丁雅明更应被作为一位激进的批判思想家,而非所谓的“最后一人文人”。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人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的“祭坛”上拖了下来,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艺术作品的本源
艺术作品的本源

《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到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的讲稿,演讲在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这篇文章现已成为西方美学领域的名篇而备受关注。本书收录了三篇文章:1.《艺术作品的本源》,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在本文中海德格尔围绕着“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进行沉思;2.《论艺术作品的本源》,即前文的初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