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人文:一位物理学家的人文之旅
科学的人文:一位物理学家的人文之旅

追求理性跟感性的人文,為何需要科學?人文科學的探索需要科學知識與格物致知的方法。科學成果有利於人文研究,例如解釋並發揚光大什麼是老子的道、孔子的中庸、海德格爾的人生意義、文天祥的天地之正氣等,更需要想像力以及讓諸多科學智識如實地傳承下去的人文探索,兩者相輔相成,但要如何完美結合與運用?MIT物理學教授教你如何用格物致知解決科文與人生難題。打破科學與人文之間的藩籬

人文的互联网
人文的互联网

互联网文化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又一次可能具有巨大积极意义的文化转型。人们如何在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保有对自由价值的选择,成为我们今天认识互联网的两个关键问题。本书以此为关注点,通过“阅读·知识·学问”“真实·自由·认知平等”上下两篇内容,探索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展现出来的现象和行为所涉及的人文问题,强调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必须以人为本,对互联网的未来展望必须包含关于自由人类的普遍价值,

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
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

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与衣。仓廪实而知礼节,植物的驯化直接推动了人类身体与智力的发展,文明随之产生。植物为人类带来光明与力量,导致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也无数次引发战争,让人类陷入经年的兵火;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世界格局的形成,推动全球贸易,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它同时寄托着情思,是人类某种情感的象征,无数的传说故事因它而起。植物沟通着人与人、地域与地域之间的联系。全书贯穿128幅插图,你

人文主义地理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

段义孚认为:“对一个地方生动或逼真的描述,也许就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最高成就。”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并不研究客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而是以人之生存为核心,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研究重点置于人直接经验的生活世界和环境的社会建构,强调人性、人情、意义、价值和目的,关注人的终极命运,进而发现人类在生态整体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他作为地理学家所认识和

人文·民主·思想
人文·民主·思想

本书节选自2010年5月台湾时报出版社出版的《人文与民主》一书。该书选萃余英时先生写于1980年代后,关于人文与民主议题的文章,以人文篇、民主篇与思想篇勾勒一代知识人的思想精华。本书代序为余英时先生获克鲁格奖时所做演说的中文译稿,正文选了三篇文章:《“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人文与民主——在“余纪忠讲座”上的演讲》、《中国思想史研究综述——中国思想史上四次突破》。余英时认为中国人文传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