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道
榆林道

十年,陕北重返。再见边关,再见故园。共赴穿越历史与地理、过去与当下的现地之旅。一切都是触发记忆的开关,你永远无法预知它们什么时候忽然出现。“波罗池梁”“马号圪台”两款明信片随机赠送。🛤编辑推荐◎穿越历史与文化的现地之旅“诸县多属榆林,故曰榆林道。”陕北聚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记忆。在十余年后,作者重返陕北,重走榆林道,遇见旧人,寻访旧迹,历史与现实、空间

阅读浪漫小说
阅读浪漫小说

【编辑推荐】如今,通俗浪漫小说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范围广阔、成果颇多的学术领域,不仅拥有相关的国际联盟组织可以每年召开世界级的研讨大会,还持续稳定地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期刊。而为所有这一切可喜发展打下关键性基础的,正是珍妮斯•A.拉德威这本于三十多年前写就的经典著作。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作为出版业最有利可图的类别之一的浪漫小说会吸引数百万女性读者?作者从复杂的出版和发行业务到个人读者

戏年
戏年

有这么一些人,不经意置身于舞台之上,是树欲静而风未止。又有一些人,活在时间的褶痕里,或因内心的强大,未改初衷。在《戏年》这部小说里,一个叫毛果的少年再次登场,以影像雕刻时光,记忆岁月,离析重构之后,要的仍是永恒或者凝固。而文字的记录,是一种胶着,也算是对于记忆的某种信心。它们多半关乎人事,或许大开大阖,或许只是一波微澜。但总是留下烙印,或深或浅,忽明忽暗。提醒的,是你的蒙昧与成长,

帕拉尼克谈写作
帕拉尼克谈写作

本书是恰克·帕拉尼克的写作回忆录,他在书中分享了《肠子》《搏击俱乐部》《窒息》等诸多畅销书的创作经验,通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传授严肃实用的写作技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写作指导用书。恰克·帕拉尼克,1962年出生于美国,是一名特立独行的当代小说天才,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量忠实的粉丝。主要作品有《隐形怪物》《搏击俱乐部》《肠子》《窒息》《幸存者》《撞车俱乐部》等。这些作品糅合了讽刺、戏剧、恐

南腔北调
南腔北调

一本你能“读出声”的书!各地趣味方言话题,解锁中国历史文化。名词实例通俗解读,从家乡话开始探寻语言学的奥妙。★编辑推荐◎继《东言西语》《中国话》之后,郑子宁又一语言学科普力作!◎趣说各地方言话题,解锁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发现更本真的中国。◎名词实例通俗解读,从你熟悉的家乡话开始,探寻语言学的奥妙。◎古人说话究竟是怎样的?——没有汉语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第一次,我喝酒喝得如此失态。悠悠醒来时,枕头边坐着常子。我躺在那位于本所工匠店二楼的房间里。“财尽情亦绝,你说这句话时我还以为是开玩笑,你是认真的?难怪你都不来找我了。管它什么复杂的恩断义绝,我赚钱给你也不行吗?”“不行。”然后,她也躺下了,两人一夜未眠。(收录《樱桃》)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岛修治,青森县人,父亲津岛原右卫门

鬼魂目击者、侦探与唯灵论者
鬼魂目击者、侦探与唯灵论者

这是对19世纪两种非常流行的小说类型——鬼故事和侦探小说——的叙事技巧的原创性,以及它们在当代视觉和视觉理论背景下的惊人相似性的研究。斯尔詹·斯马伊奇认为,要理解作家如何呈现鬼魂目击者和侦探,必须考虑这些作家所使用的同时代科学家、哲学家和唯灵论者的观点:这些观点提出了以下这些问题,例如眼见是否为实,我们所“看到”的究竟有多少内容只是推测出来的,是否有其他(直觉的或精神的)观看方式,使我们能够感知身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这是一部烽火动荡后留存的中国文学史讲义,由日本汉学大家吉川幸次郎授课,京都大学学生黑川洋一整理。上溯《诗经》《楚辞》,下至明清小说,以年代为经,经典作者和作品为纬,再现中国三千年文学菁华。吉川幸次郎在讲义中不求全备,也不发四平八稳的议论,以宽阔的比较文学视野,细密的文本解读,传递中国经典文学的审美和思想价值,展现一位心系“文化中国”者的怀抱和见识。★以清晰的问题意识、域外视角,编织

浪游记
浪游记

一位是曾跑遍山川的媒体人,一位是深耕文字的作家,一位是行迹遍布海外的旅行家。他们都是“七零后”,也是生活中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热爱旅行,并热衷于用敏锐的细腻笔触,无所掩饰地记录着行迹所至的那些小城镇的独特风物,那些被时间长河冲刷过依然感动人心的景致,那些奔波于尘俗生活中却依然充满质朴向往的旅人。从兰州附近一座几近被遗忘的小镇,到长江流经的那座叫宜昌的城市;从湄公河畔王宫附

神游
神游

【编辑推荐】在行旅文字之中,呈现两个文化剧变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图景。《神游》一书,把南北朝和晚清合在一起写,把不同领域的文本和材料聚在一起探讨,一方面细致深入地处理具体时代和文本,另一方面做出全景式综观与对比。其内在寄托了田晓菲一贯的信念,即通过对时代、文类、文体,乃至现代学科的分隔的超越,来探索一个历史时代所共同面对的文化问题、共有的文化关怀。【内容简介】无论

緣起香港
緣起香港

一九三九年,未滿十九歲的張愛玲入讀香港大學,兩年半後親歷了香港之戰和淪陷。帶着香港經驗「切身的、劇烈的影響」,她回到上海開始寫作,以一系列「香港傳奇」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新銳女作家。《緣起香港》聚焦張愛玲與香港的淵源,以檔案資料為佐證,還原模糊的歷史影像,釐清一段戰亂時期的人文經驗。張愛玲貫穿一生的世界主義視景源自大學時代的基礎人文教育。港島山上或澄澈或濃烈的視覺印象,砲火下密集的閱讀經驗,多語言和

文心雕草
文心雕草

从《诗经》到鲁迅,中国人为什么独爱草木?博物学者马俊江读草释草,重现中国人藏在小草里的精神家园作者生长于北地,大学毕业后到了江南小城金华教书,江南生长的草木,在作者看来处处是生命的奇迹,从此开始认真观察草木,开始认真书写草木。这些草木不仅仅属于自然,是自然之物,它们生长在大地上,也生长在人类文化史里。漫长的岁月中,一棵草和人建立起了情感联系,一棵树也经历着人世变迁。作者在《诗经》、药典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