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本书以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作为研究对象。书中把官僚制理性行政、帝国政体下的特权分配与权力斗争,以及作为帝国官僚来源的知识群体的动态,作为制约察举制变迁的三个主要动因。由此出发,对大量相关史料进行了考订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察举制中的“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及“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因素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及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到

Local People's Congresses in China
Local People's Congresses in China

YoungNamChoaddressestwokeyquestionsinthiscomprehensivestudyoflocalpeople’scongressesatbothprovincialandcountylevels.First,whatkindsofrolesdidChineselocallegislaturesactua

并非自明的知识与思想
并非自明的知识与思想

专题一后发现代化国家(或地区)的知识制度与知识生产赵刚: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瞿宛文:反全球化的意义何在?克莱默:过度社会化的知识分子的困境:后殖民时代新加坡的大学、政治与知识的制度动力学(倪伟译)Shmsul:东南亚社会科学述评:马来西亚的视角(洪涛译)张旭东:《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化热、先锋小说和新浪潮电影》前言、导论(潘琴译胡

战后中日关系
战后中日关系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由于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把中国排除在战胜国对日交涉之外,中日“战争状态”持续20余年,到1972年才实现“邦交正常化”;并且仍然不幸的是,具有了邦交形式的中日关系反复受到“历史问题”的控制而呈现国家外交对抗和民众情绪对立的僵局。政治“议和”之后历史“和解”的“烂尾化”综合症,考验着政治家的外交能力;而把“不正常”中日关系对象化的知识阐释和思想把握,则是学

苏联的最后一年
苏联的最后一年

本书的叙述从戈尔巴乔夫掌权始至苏联解体终,对这段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浓墨淡彩的描写,其主旨在于让人明了,当苏联的政治体系将一个尚未做好掌舵准备的人推到风口浪尖时,苏联这艘被政治及经济风浪冲击得千疮百孔的大船最终触礁便是不可避免的了。2016年是苏联解体25周年,本书对我们更真实地了解那段历史,更有效地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罗伊·麦德维杰夫(Рой

凯南日记
凯南日记

他是20世纪知名外交思想家,是美国深受关注的战略家他塑造了冷战时代,又不遗余力要打破美苏僵局1953年7月一个炎热的下午,刚刚退休的凯南迈下美国国务院大楼的台阶。在此之前,他的职业生涯跌宕起伏:早年间前往东欧,二战时坚守柏林,随后又辗转苏联。1946年,凯南发出著名的“长电报”,深入分析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一年后,他在《外交》杂志上发文,提出“遏制政策”,该政策随即成为冷战

戦前日本における民主化の挫折
戦前日本における民主化の挫折

1918年~32年にいたる日本の政治変動を素材として、民主化途上体制の崩壊の条件を探り、崩壊を分析するための仮説を提示する。竹中/治堅1971年東京都に生れる。1993年東京大学法学部卒業。同年大蔵省入省。1998年スタンフォード大学政治学部大学院Ph.D.(政治学)取得。1999年より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政策研究科助教授(本データはこの書籍が刊行された当時に掲載されていたもので

首相支配
首相支配

細川連立政権崩壊から一〇年以上が過ぎ、日本政治は再び自民党の長期政権の様相を呈している。しかしその内実は、かつての派閥による「支配」とは全く異なる。目の前にあるのは、一九九〇年代半ばから進んだ選挙制度改革、政治資金規正法強化、行政改革などによって強大な権力を手にした首相による「支配」なのだ。一九九四年以降の改革のプロセスを丹念に追い、浮かび上がった新しい日本の「政治体制」をここに提示する。

新秩序与最后的定向
新秩序与最后的定向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第七卷《新秩序与最后的定向》开篇就为我们呈现出:智识和政治上的无序是17世纪欧洲政治图景的基本特征,格劳秀斯、霍布斯、洛克和斯宾诺莎等人纷纷提出新的政治理论和人性论,以回应时代的危机。本卷对唯科学现象主义背后隐藏的智识困境的揭示,是对现代性最深刻的批判,而恢复现实性的努力,则在篇幅很长的“谢林”一章

皇权与绅权
皇权与绅权

增补的内容末尾吴晗的两篇文章:朱元璋的统治术(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吴晗)。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理解史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理解史

张秀琴,1970年生,祖籍安徽合肥。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获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特别是意识形态专题研究。1998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