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心科
  • 分类: 文化

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哪个更重要?

《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精要的内容与适宜的形式》通过对我国四十多年来阅读教学的考察,以及对不同文体、语体的经典课文(《雨霖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雷雨》《谈骨气》《中国石拱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朱自清系列散文)的多种教案的梳理和评析,指出不同文体、语体(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阅读教学:精要的内容与适宜的形式”的观点,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同等重要,阅读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语体确定“精要的内容”,然后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适宜的形式”。按照这个新理念,以上述经典课文为例,建构出了八种新的教学模型,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得阅读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三者合一。

在此基础上,又选择了八篇不同文体、语体的...

(展开全部)

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哪个更重要?

《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精要的内容与适宜的形式》通过对我国四十多年来阅读教学的考察,以及对不同文体、语体的经典课文(《雨霖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雷雨》《谈骨气》《中国石拱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朱自清系列散文)的多种教案的梳理和评析,指出不同文体、语体(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阅读教学:精要的内容与适宜的形式”的观点,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同等重要,阅读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语体确定“精要的内容”,然后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适宜的形式”。按照这个新理念,以上述经典课文为例,建构出了八种新的教学模型,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得阅读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三者合一。

在此基础上,又选择了八篇不同文体、语体的课外典型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实验,进行教学反思,并邀请了八位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对课例进行点评,以达到理论阐释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便于学习者学习与运用。

以本书内容为主体的在线课程“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

编辑推荐

☆提出新理念:本书聚焦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提出“阅读教学;精要的内容与适宜的形式”的新理念,即什么样的文体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语体确定“精要的内容”,然后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适宜的形式”。

☆建构新方法:学会“这一类”文体(语体)的教学方法:建构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和文言文新的教学模型,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

☆以例释理,深度剖析:8篇课例分析,8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8位上海语文特级教师课例点评,以达到理论阐释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便于学习者学习与运用。

☆符合学生自然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建构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学会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的文体。

☆上海八位特级语文教师:陈赣老师、王林老师、王伟娟老师、王白云老师、李支舜老师、余党绪老师、沈国全老师、陈军老师专业点评课例。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慕课《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指定教材,课程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

张心科,1973年出生,安徽宣城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史研究。

已在《课程·教材·教法》《红楼梦学刊》《教育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语文课程论》《清末民国儿童文学教育发展史论》《清末民国中学文学教育研究》《接受美学与中学文学教育》《近代文学与语文教育互动》《经典课文多重阐释》《经典翻译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编著《民国儿童文学教育文论辑笺》《吴研因论儿童文学教育》《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第一、第二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7项,参与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