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德] 沃尔夫冈·乌尔里希 史良
  • 分类: 艺术

不同的国家与文化拥有怎样不同的图像观念?何种图像才可以行销全球?畅销图像的生产又将令艺术付出何种美学代价?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地缘、文化与权力之间构成了何种独特的张力关系?本书作者沃尔夫冈•乌尔里希立足于“艺术全球化”的研究视角,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图像分析为基础,乌尔里希提出了一种视觉上的全球化观念,开启了一场图像环球之旅。在这场旅途中,他向我们呈现了看似相去甚远的图像生产者与传播者之间隐匿的共性:蒙德里安与迪士尼,大航海与互联网冲浪,阿波罗像与途易集团商标,等等。现代图像在超越文化界限、引发大众共鸣、实现最大程度兼容性的同时却也在造就一种完美的空洞,渐渐背离了被古典主义艺术视为“永恒”的崇高艺术追求。乌尔里希借用“环球之旅”这一空间隐喻表达了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关切,启发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何为”。

沃尔夫冈•乌尔里希(Wolfgang Ullrich),1967年出生于慕尼黑, 1986年起开始学习哲学、艺术史与德语语言文学,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艺术史、艺术概念及文化学研究。2006—2015年担任卡尔斯鲁厄国立造型艺术学院教授。2015年起负责克劳斯•瓦根 巴赫出版社“数字图像文化”系列图书选题的策划工作。主要著作有《艺术是什么》《信仰艺术》等。

史良,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独立或参与翻译的著作有《二十世纪哲学简史》《普陀山建筑艺术与宗教文 化》等,参与编著《中国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文献汇编》,此外在《外国文学》《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德语人文研究》等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