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赖德霖
  • 分类: 建筑

历史研究的图片不仅取决于新材料的发现,还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史学史研究就有助于提高学者们方法论方面的自觉。国内建筑界以往比较重视的是历史研究,而对史学史的反思还比较少,《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正弥补了此方面的空白。

《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由七篇文章构成,分别分析了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三位近代杰出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者所著的文章、设计的作品、持有的观点等背后的背景、目的、方法、动机等。

本书是一项建筑史学史研究。不同于以历史遗物和历史过往为基础研究材料的建筑史,也不同于围绕着一部史书的编纂过程对相关人和事的记述,建筑史学史关注的是“史学”,即包括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等问题在内的历史认知模式的发展历史。史学史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历史的书写或文本,建筑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即是建筑历史叙述本身的建构方式及其背后的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历史关...

(展开全部)

历史研究的图片不仅取决于新材料的发现,还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史学史研究就有助于提高学者们方法论方面的自觉。国内建筑界以往比较重视的是历史研究,而对史学史的反思还比较少,《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正弥补了此方面的空白。

《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由七篇文章构成,分别分析了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三位近代杰出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者所著的文章、设计的作品、持有的观点等背后的背景、目的、方法、动机等。

本书是一项建筑史学史研究。不同于以历史遗物和历史过往为基础研究材料的建筑史,也不同于围绕着一部史书的编纂过程对相关人和事的记述,建筑史学史关注的是“史学”,即包括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等问题在内的历史认知模式的发展历史。史学史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历史的书写或文本,建筑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即是建筑历史叙述本身的建构方式及其背后的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历史关联和历史过程。如果说建筑史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建筑的本体论问题,那么建筑史学史研究的则是建筑的认识论问题。

读者对象:建筑院校师生,建筑理论研究人员,建筑文化爱好者

赖德霖,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美术史专业博士,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建筑与城市。曾主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2006),并著有《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2007)、《解读建筑》(2009)、《中国建筑革命》(中国台湾版,2011)(2012年中国大陆版改名为《民国礼制建筑与中山纪念》)、《走进建筑走进建筑史――赖德霖自选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