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商周时期铜器资源为中心,首先进行系统性的考古学研究,然后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分析,以“形”“工”“料”结合的思路全面复原了商周时期铜器的生产和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其他类别的资源,参考考古学材料以及甲骨卜辞和金文等文献资料,提出早中商时期、晚商时期和西周时期存在着各具特征的资源流通模式。三个时期可分别用“筑城聚珍”“器料官营”以及“授命分器”来概括。最后,作者以中心与周边的关系为视角,阐释了资源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及其机理。该书以全新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性地构建起商周时期的资源与社会体系,同时也为考古和科技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典型案例。

黎海超,男,1988年生,内蒙古赤峰人。于武汉大学考古系获本科、硕士学位,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博士学位,牛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物分析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主要为商周考古、科技考古。目前已在《考古》《江汉考古》《考古与文物》、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Archaeometry,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金道瓷行——商周时期北方地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特别资助等各类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