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前造船业是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船舶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宋代商品经济进入第二个高峰,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空前发展,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北宋仰赖漕运支撑国家机器的运行,而南宋江海防成为国防要务,造船业因此获得空前发展,并对宋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本书力图克服以往宋代造船业研究中,主要沿着技术史和经济史缺乏交融的两条路径单线展开的不足,试图将技术史、经济史、社会史、军事史多元视角相结合,全面和综合地考察造船业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宋代造船业的地域分布受原料产地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漕船以江西路最发达,而海船以福建和浙东为甚。宋代官民船舶规模巨大。北宋前期纲船总数不少于15000艘。南宋纲船数量减少,但战船数量大增。宋元在长江中下游三次大水战中战船达两万艘左右,鄂州溃败后南宋仍两次聚合近万艘战船,可知长江战船规模之大。南宋后期浙东和福建民...

(展开全部)

中国近代以前造船业是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船舶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宋代商品经济进入第二个高峰,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空前发展,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北宋仰赖漕运支撑国家机器的运行,而南宋江海防成为国防要务,造船业因此获得空前发展,并对宋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本书力图克服以往宋代造船业研究中,主要沿着技术史和经济史缺乏交融的两条路径单线展开的不足,试图将技术史、经济史、社会史、军事史多元视角相结合,全面和综合地考察造船业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宋代造船业的地域分布受原料产地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漕船以江西路最发达,而海船以福建和浙东为甚。宋代官民船舶规模巨大。北宋前期纲船总数不少于15000艘。南宋纲船数量减少,但战船数量大增。宋元在长江中下游三次大水战中战船达两万艘左右,鄂州溃败后南宋仍两次聚合近万艘战船,可知长江战船规模之大。南宋后期浙东和福建民间海船分别超过两万艘。宋代船舶形制与水情密切相关。运河漕船为力胜二百至五百料的平底船,长宽比大于其他内河船和海船。长江船为浅底船,常见一千至二千五百料船,亦有万石船。海船主要是尖底船,部分近海海域也航行平底船,力胜大者达五六千料船。

宋代开启了海洋知识积累和传播的新时代,形成了综合运用牵星术、地表目标、水情导航的成熟的导航技术,首次将指南针运用于导航。宋代近海贸易的发展促成了近海区域市场的形成,加强了近海地区的市场联系,推动了海洋性地域特点的形成,为远洋贸易及其与内地市场的联系奠定了新的运行机制。水上信仰有了巨大发展,形成了完整有序的水上神灵信仰体系,催生出圣妃信仰等若干新的信仰因素。宋人对亚洲海域的地理方位、航路、季风、潮汐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宋人的观念中海洋不再是虚幻的神仙世界,而是充满风险和财富,可生财取利的生存空间。

南宋江海防成为国防要务,构建了以江防为根本,川陕荆襄为屏障,淮防为藩篱,海防为辅助的对金防御体系,利用舟楫之利构建的江海防体系在对金防御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确保了南宋立国江南。但南宋的江海防总体上以防御而非进攻为导向,且存在重下游,轻上游的缺失,导致蒙古从鄂州轻易突破并很快瓦解南宋江防,加快了南宋的灭亡。南宋战船和水战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车船在南宋初被大量运用于洞庭湖和长江水战,是南宋水军的主力战船,其趋势是逐步转向小型化。宋人发展出战船编成的思想和实践,继承和发展了历代水战方式。

造船业与宋代民众出行和生计等社会生活有多方面密切相关。由于政府纲运和民间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数十万之众的船夫群体。因内河大中型船只的远距离航行最稳定的方式是拉纤,所以内河船夫中纤夫是数量最大的组成部分。船夫群体构成了分工明确、高低有序的行船社会。由于乘船与陆行有多方面比较优势,乘船成为宋人官私旅行,特别是长途旅行最常用的方式。滨海居民的生计与船舶更是密切相关。以船为生计和出行工具的庞大群体衍生出有别于陆上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世界。

在方法上,本书综合运用了技术史、经济史、军事史和社会史的研究视角,克服单一视角的不足,注重诸多因素的关联互动,多角度和全面地考察造船业对宋代社会的影响,对深入讨论古代手工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内容上,本书探讨了前人未曾涉猎的若干领域,提出了若干新的观点,如探讨宋代内河航行方式、水上神灵体系、南宋江防体系、宋代近海区域市场、宋代海洋知识和海洋意象、宋代海难及海难救助、宋代水战方式、宋代民船管理等。本书对已有研究的若干问题,如宋代船舶的力胜和形制、宋代车船等问题进行新的辨析,提出了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