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专题研究
秦俑专题研究

这是一本专门研究秦俑的专题性论著,作者从兵马俑的坑道、兵马俑及兵马俑的着装等各个方面研究,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王学理:男,1934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汉研究室主任,并兼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鼎湖宫、汉阳陵等考古队队长、省文物局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文物鉴

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
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

陈增弼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周年了,他的学术论文,终于也结集出版了。陈增弼,1933年生,1948年入北京四中学习,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1960年至1981年在中国建筑科学院担任建筑师,1981年至1994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90年筹建成立明式家具学会,2005年始受聘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创建中国家具学系。2008年1月5日,因病

新世纪中国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研究
新世纪中国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研究

《新世纪中国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研究》探讨城市电影,不止城市电影。  城市生活给予小妞电影更多都市情感,诉说大城小事。  城市裂隙滋生犯罪暴力,映射黑色文化。  城镇景观给予公路电影更多城市言说,既有失败者又有成功者。  《新世纪中国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研究》之所以将武侠电影归为城市电影的一部分,是因为当代武侠电影再现现实生活已成为类型化创作趋势。  这种空间特征与城市生活的无序结合,很大程度贴近当下

中国电影史的微观研究
中国电影史的微观研究

本书是一部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专著,全书共分十三个篇章。作者从多个微观维度,诸如新闻史料、公司账目、报纸广告、八卦报道、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等来解读百年中国电影史,时间起于晚清中国电影诞生之际,一直延伸至改革开放后。有的篇章结合中国近代史,分析中国电影与晚清救亡启蒙之关联;有的篇章则以某种电影(如《活动影戏》)为例,对电影教育进行微观分析;有的篇章则从电影作为生意的角度,以电影公司的经营分析来研

电影研究导论(插图第4版)
电影研究导论(插图第4版)

全球顶尖电影学者亲撰导读,世界知名高校指定必读经典「编辑推荐」•重视基础,梳理经典电影理论与研究观念•提供新知,紧跟时下最前沿的观点与方法•独辟视野,以新角度对电影进行独立思考•个案分析,最细致深入的理论研究实战示范•资料汇总,针对每章议题精选片单及参考书目「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导读课本,自1996年初版以来,深受海外高校推崇

电影研究关键词
电影研究关键词

电影学研究必备工具书如果说电影学的概念异常丰富庞杂,初来乍到者恍若步入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的迷宫,那么本书则是那根导引路径的丝线,近二百个词条涵盖了类型片、电影运动、电影理论和电影制作等方面的各项术语,全面而权威。本书词条按英文词序排序,为方便中文读者,正文前还提供了汉英对照表,读者可据中文术语名查出对应的英文单词,再在正文中找到相关词条。《电影研究关键词》一书到位地收编了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可以说是汉语界第一部在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视野下探讨电影问题的论著。读者应该不难发现该书论证的严谨程度,远远超出国内电影学者多年来一贯的行文做派,其对逻辑推理的强调、对概念分析和客观性的注重,本身就贯彻和体现着“分析的”学术风格,与目前国内流行的电影理论风格迥然不同。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

中国功夫·动作电影研究2017
中国功夫·动作电影研究2017

《中国功夫动作电影研究(2017)》以公正、客观、兼容并包的态度,选取了几十年来发表在报刊的有关功夫电影的理论和批评文章,特别是以广东佛山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电影研究成果。编者从广阔的角度审视中国功夫电影与中国文化,以一种学术理性的方式为当下中国功夫电影创作寻源问道。该书聚焦当下功夫电影与社会发生的碰撞和思考的同时,忠实呈现了电影批评家的真知灼见,厘清了中国功夫电影发展的真实风貌,同时反映了功夫电影批

萨蒂亚吉特·雷伊电影创作研究
萨蒂亚吉特·雷伊电影创作研究

萨蒂亚吉特·雷伊是印度国际声望非常高的电影导演,是印度新电影运动的创始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十一位导演之一。《萨蒂亚吉特·雷伊电影创作研究》以雷伊及其影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和历史背景,透过电影文本的分析与解读,展示他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该著作以雷伊及其影片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掌握一手资料的情况下,以电影作者论、电影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以社会、历史

声音与中国早期电影研究
声音与中国早期电影研究

《声音与中国早期电影研究(1896-1949)》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讨论了《声音与中国早期电影研究(1896-1949)》的选题依据、研究对象、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第一章从声音角度将早期电影分为四个时期,概括出各个时期的电影声音特征,指出电影声音发展的非线性;第二章研究了全配乐时期的电影音乐,讨论了电影革命歌曲的社会政治意义,解析歌星与文化、歌唱片与商业之间的关联,研究电影音乐的民族化,以及早期电